○ 三穗县八弓镇木界小学 胡霜霜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例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音,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以便顺学而导。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中要求领悟修辞表达的妙用,读中揣摩文章写作的顺序……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点点滴滴的妙用。
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有一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有些同学读出急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难过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二、读中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例如,《火烧云》中的一段:“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象,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多形式读
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有效的策略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阅读方法: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阅读速度:速读、慢读、跳读。阅读形式: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集体读等。是否出声:默读、朗读、背诵。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自读自悟的机会,在生动活泼、乐此不疲的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积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