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燕 何宣杰) 蓝莓被誉为“神奇的浆果”,在消费市场备受青睐,近年来,丹寨县立足于生态和资源优势,将蓝莓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眼下,3万多亩蓝莓进入采摘期,除采摘体验和卖鲜果,其余都将被运往生产加工车间进入深加工,蓝莓小浆果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在兴仁镇烧茶村400亩的蓝莓基地,一颗颗硕大饱满的蓝莓缀满枝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天,合作社积极组织人力,加班加点采摘,每天要完成250公斤以上鲜果入库。
村民彭玉霞早上七点就到基地采摘蓝莓,她说:“我一天能摘十多筐,每天有90多元的工钱,我们也很开心。”
该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务工等多种形式增加群众收入。今年,该村蓝莓鲜果产量预计突破50吨,产值80万元,百分之十以鲜果形式对外销售,剩余百分之九十将订单销售到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给我们签订16元钱1公斤的保底收购协议,我们种起来比较放心,土地流转后还会给村民分红,每年都有80万元左右的分红金给老百姓,人均增收大概在2000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秀贤介绍。
位于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的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落户丹寨,主要从事蓝莓种植、加工及产品销售,眼下,蓝莓大批量上市,公司生产线也开足马力投入生产,一颗颗小浆果经过榨汁、调制、发酵、灌装等20多道工序后变成一箱箱蓝莓精酿发酵酒被发往全国各地。
“现在的酒每天的生产量是15吨,包装大概在3500件到4000件,我们的果汁大概是在3500件,果干大概是3000盒。”该公司生产车间副主办李平安说,工人们每天都是在加班加点生产。
通过不断补强产业链,公司已初步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蓝莓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2021年,公司在黔东南州收购蓝莓2600余吨,各类产品共计生产1285吨,销售收入2.1亿元。目前,主要产品有蓝莓发酵酒、蓝莓果汁、蓝莓果干,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发展经销商200多家。在产品创新升级方面,公司将逐步完善产品结构,计划开发2到3个中高端蓝莓发酵酒,1款蓝莓果汁。
“我们公司2022年全年生产产量预计1020吨,其中蓝莓酒有794吨,蓝莓饮品211吨,蓝莓果品15吨,今年的销售收入预计2.25亿元,力争销售收入能够达到2.4亿元。”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邝英向笔者介绍了公司今年的目标产量。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