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贯洞镇中心幼儿园 吴汉婕
任何人的习惯都不是转眼之间就能养成的,需要支持和坚持。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就是幼儿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怎样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一直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而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场所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找到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家园合作的实施意义
幼儿基于年龄因素,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感和信任感都很强,启发式教学让幼儿园更加注重每个孩子的表现与成长。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教育中,对于幼儿技能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构建,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进行引导。而作为幼儿更为依赖的家庭生活环境,与父母面对的实比分生活化实践,可以让幼儿完善自身的技能构建,从而增加幼儿园所学知识的体验和印象。家园合作就是将两者相结合,为幼儿完善知识技能和生活能力做准备。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现在家园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家长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了解不多,在说家长存在“重园教,轻家教”的思想,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参与度不高、理解性不强,有些家长很少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的工作中,基本都是老师发现问题之后主动去联系家长,家长呢则是很被动地了解孩子的表现或配合工作,有的家长对家园合作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对配合、支持及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管理等方面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应该交由老师来负责孩子的教育,使得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合拍,在一些方法和观念上产生严重分歧。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从小抓起。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所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并且家园合作要紧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如好的卫生习惯及生活习惯,同时也有益于幼儿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得到肯定与鼓励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四、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首先,家园之间建立紧密联系,达到一致的教育目的,双方可以将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及时进行交流,共同研究教育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这样才能达到同步教育的目的。在幼儿园方面需要做到的是,幼儿园组织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让家长目睹孩子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之间的感情。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如家长学校、幼儿园开放日、全园家长会、座谈家长会等。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同时也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知识,搞高家长的育儿水平。那么家庭方面需要做到的是,父母要为幼儿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从而更有自信心和上进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不能一切依靠幼儿园,因为孩子会时时刻刻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榜样。
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在成长的路上善于捕捉、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密切合作,推进家园合作,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养成,幼儿的整体素质才会得到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