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远县大地乡中心幼儿园 杨 穗
虽然我们是乡镇幼儿园,但是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当今社会的大多数孩子,受家长保护得很好,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指南》中健康领域指出:“3-4岁幼儿应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
一、原因分析
1.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缺乏信心。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去做那些生活事务,认为生活方面的事务现在不培养,孩子长大了自己就会了。
2.孩子动作太慢,成人怕因此而耽误自己的时间。
3.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认为学知识才是培养孩子。
4.孩子的依赖性。在父母长辈一直以来的包办代替下,孩子依赖性逐步增强。
二、研究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使家长明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受其累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过分地宠爱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园内可开家庭讲座,让家长意识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要和家长树立一个共同的意识,双方加强合作来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在鼓励中培养自立意识
教师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观念,设计相关的方案与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多用鼓励和肯定来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在孩子犯错误时要避免严厉的批评,而是要温和地说明他所犯的错误并且为其指正,这样能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错的,从而改变自己的习惯。
(三)建立家园联系平台,增进沟通与联系
在家园联系平台上,老师将这一周的教学活动进行展现,让家长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老师也可以上传当天的教学内容以及孩子的表现,可以是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是进步的地方,给家长一个实时的反馈,家长可以及时接收到相关信息并在家里进行深入的教育。此外可以建立班级群以方便家园间的联系,老师可以和家长有一个交流,向家长传递一些信息,同时家长与家长也可以进行交流,分享育儿的经验。
(四)设立家长开放日和家访日
幼儿园可以不定期地对家长开放,邀请家长来参与教学活动。在家访日,教师对选中的家庭进行家访,向家长传达孩子的在园表现以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帮助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与老师合作,共同探讨出合理的方式来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
(五)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手段,要将一些劳动技能和游戏相结合。
三、研究效果与反思
(一)家长的变化
通过让家长参加园内的各种活动,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组织家长经验交流等形式,使家长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很多家长积极参与了研究。研究表明,我们的方法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明显看出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普遍重视起来。
(二)幼儿的发展
经过一年的研究,幼儿在这一年中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要利用幼儿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四、结语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