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三江中学 林安罗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丰硕学习成果的保障和前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
一、当前高中学生教学学习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现如今,高中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数学 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技巧,如一道题的解题方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而没有给学生思考、归纳、 总结的时间,而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不太擅长思考问题,也不会自主探究知识,这样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便使学生形成了学习上的惰性。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易分神,因而在解题时一知半解。再次,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题目进行深入思考,在课堂讨论时没能参与其中,因此会思维受阻。最后,学生对遗忘或记错的知识点不重视,没有及时去复习课堂上的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没有在课后进行系统性的消化,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下次做同类题型过程中屡次受挫,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由此便错失锻炼数学思维的可能性。
二、培养高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将要讲的书本知识提前看一遍,它还强调学生应该对教学内容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有效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听讲,从而在课堂上抓住重点和解决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标记,作为听课的关键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第一,要求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教师通过提问,通过有趣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保持课堂参与热度,通过记笔记,或者在课本上勾画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跟上教学节奏。第二,要求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始终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用意,思考同学们的每一次回答是否严密准确,思考理解新知识的其他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这样学生才能保持活跃的听课状态,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第三,要注意动静搭配,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学生就会缺少“我要学”的参与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 数学课堂要做到讲与练有机结合,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教师就必须注重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会让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练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
(三)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
复习实际上就是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学习,并且根据当前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调整,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做好预备的过程。因此,学生每上完一节课就应该针对知识点进行及时复习。如果复习的时机非常恰当,对知识的遗忘就会越少。学生要养成总结、复习的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课后及时复习。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承接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框架。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弄懂的内容。课后复习要采用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尝试回忆等方式进行。第二,及时完成作业。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正。有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或者题目复杂的,读一遍题后,就说自己不会,或去问别人,或者干脆不做。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每次做作业时先认真阅读课本和重温课堂笔记,记住有关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然后逐字逐句阅读题目,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争取独立解决问题。第三,阶段总结复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框架。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章节单元复习可采用整理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图、列表归纳、阶段性自测等方法,力争把所学知识记准确、记牢固。
(四)培养学生养成积累错题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错题集,针对错题进行记录,并且能够依据错题的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鼓励学生找出典型题目,避免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依据错题类型加以扩充,使错题集成为自主学习的资料,进而提升学生反思、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长时间坚持下去,这种方式就会逐渐变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解题的正确率。
综上所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有效提升数学成绩和学习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钻研更有效的培养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