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茅坪镇中心幼儿园 李满桂
人类之所以进化,社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人类本身具有创造能力。创造力富含的因素非常广泛,它与人类的头脑思想、认知程度、做事能力和优良的品质都有紧密的关系。1至3周岁的儿童属于幼儿时期,这一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发育都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学前教育对幼儿来讲非常重要,在教育中将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出来,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美术、生活体验这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借助多种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使幼儿的体质和心智都得到充分锻炼,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创造力发展特点
(一)变化速度快
成年人具备的创造力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固定模式,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幼儿的创造力与成年人恰恰相反,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年龄在增长心智也在增长,心理发育越来越成熟,也会形成性格和个性,随着学习到的知识越来越多,生活的经历、经验也随着成长过程增多了一些,这些直接因素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创造力,使创造力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
(二)思维逻辑简单
幼儿的身体和头脑发育都处于萌芽阶段,思维会受到日常所接触到的事物或者现象而产生想象,对某件事物的想法也是五花八门,幼儿的联想能力也相当丰富,但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却非常简单,没有具体和直观的思维形式。幼儿园的教育中不能让幼儿每天都学习,大多数时间是开展小范围的活动,幼儿从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比较少,所以幼儿只具有浅薄的创造能力。
(三)自发性强
幼儿的创造力对比与成年人来说自发性比较强,通过幼儿教学活动开展中幼儿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而对创造的针对性则较弱。
(四)创造性想象力
在一些创造活动中,很多人都不具有创造性想象力,如果在创造中缺乏想象力则很难创造出完美的东西,对于幼儿来说,创造想象力就更为重要。心理学家提出幼儿的创造可能是不经意间产生想象而出来的结果,年龄在稍微大一点的儿童在创造时则有一些思维和为了创造而做出的想象。
二、区域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一)区域活动的形式与意义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能有效针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来培养幼儿创造力。区域活动主要分为两种活动方式,一是自由活动,二是游戏教学活动。自由活动就是让幼儿根据自身需求随便玩耍,游戏教学活动则是幼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有主题、有锻炼意义的游戏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并从游戏中学习和训练。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前要先将园区区域合理划分,在若干区域内放置游戏教学需要的设施,将游戏目的有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幼儿通过游戏教学利用各种游戏设施和同学之间互动体验游戏的快乐,从中学到知识,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
(二)区域活动怎样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的心理有着好奇心强、不懂就要问的特点,幼儿区域活动就是幼师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发自己的思维、锻炼能动力,从而使幼儿具备一定的创造力。游戏区域的划分要有所不同,让幼儿有多种多样锻炼的空间和方式,在不同游戏区域中得到身体各个部位的锻炼,并能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锻炼智力,促进身体和大脑同时发育。游戏区域课设置为各种形式不同、情境的区域,让幼儿在不同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多变的体验和实践中使幼儿能够学会一些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能力,在此之上还能获得知识,培养幼儿创造力。
三、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发展和培养能起到有效作用,运用美术教育中的一些方式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强化。
(一)命题绘画激发幼儿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课堂上,幼师可以给学生拟定一个主题,让幼儿进行自我创作,这样的方式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又有一个范围想象的空间,如幼师给出一个主题“森林”,幼儿在给定的主题内进行想象,并搜索记忆中的森林是什么样子,可能也会将自己想象的森林绘画出来,其形式一定各有千秋。在这样的创作中,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撕纸激发幼儿创造力
通过撕纸可以撕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撕纸这项手工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出想象力,并能有效锻炼幼儿的心智,使幼儿更具耐心。幼师可以给出一个命题,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幼儿进行撕纸比拼,看谁撕的最像。这样带有趣味性的活动方式能让幼儿更愿意参与,从撕纸中体会乐趣,并能培养创造能力。
四、利用生活体验培养幼儿创造力
让幼儿多体验生活能有效培养创造力,让幼儿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不但能培养幼儿好的性格,还能陶冶情操,使幼儿心情更加愉悦,并富有创造力。让幼儿进行生活体验时可以根据几个方面如真实生活中的体验——礼品店购物、照顾小动物、种花等,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乐趣,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使创造力得到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幼儿创造力是非常简单的,根据幼儿特点,利用区域活动、美术和生活体验来培养幼儿创造力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有关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幼师还应不断探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