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5日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

○ 天柱民族中学 吴欣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布,以核心素养内容阐述的课程目标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能力,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物理学习以及实验探究的兴趣,进而有助于物理教师引导高中生构建自主探究这一意识,促使其物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当下新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真正走进新课程

大多数老师基本能够理解新课程理论并接受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也基本得到了转换,但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教师似乎也想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但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害怕由此带来放任自流。

2.课堂存在表面“热闹”现象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让学生通过体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自主构建知识,但探究需要时间,还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效果,尤其是高一学生,初高中知识衔接较难且其本身还没有具备足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探究起来所需时间更长,导致教学课堂上更多时候是看着“热闹”,实则“很乱”且无效。课堂上较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导致训练时间不够,但又希望学生能保有成绩上的优势,自然导致了课后学习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又回到了应试教育打时间战上,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1.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为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高中物理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与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去。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多设计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再结合一些生活情景,如为什么交通规则要求司机必须要系安全带?一个在光滑地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没有其他东西影响,它能滚动多远?再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课堂中,教师只需要在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上作点拨式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总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主动性和自学性,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给学生多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

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除了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以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相关实验技能。

例如,在进行“电磁感应”这一章的教学时,从开始的“电生磁”“磁生电”到后面的“楞次定律”,都可以让学生在课本方案的基础上借助生活小物件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3.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为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渗透相关物理学史,引入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研究历程,关注科学家们在得出规律的过程中对待科学实验的态度和勇于尝试、不畏失败的品质,将这些学科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三、总结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其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现象具有普遍意义。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身学习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课标要求下,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物理课堂之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唯有综合考虑学生的需要并不懈探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精心设计课堂,才能不断提质增效,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 2022-07-05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255.html 1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