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高增乡中心幼儿园 石云艳
3-6岁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前提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教育氛围。为此,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优化语言教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与语言能力。
一、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开展语言交流
在了解了幼儿的语言习惯和不喜欢表达的原因之后,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例如,针对内向、不喜欢表达的幼儿,教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表现出耐心和善意,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潜移默化地强化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针对情况特殊的幼儿,教师要单独个别交流,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语言交流,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利用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之间在游戏过程中需要进行语言和肢体的互动,教师可以创新语言教学方式,利用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开展“传话游戏”“猜词游戏”“听指挥游戏”等。以“猜词游戏”来说,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图片,图片上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物品,让一个幼儿看图片描述该词或者物品,其他幼儿来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调动专注力和思维,思考如何表达这个词才能让大家猜得更准、更快。
三、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达习惯
不同的幼儿表达习惯有不同特点,教师要不断观察、了解不同幼儿不同的表达习惯。有的幼儿对外表现得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流,不爱说话,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待着,不知道在想什么;有的幼儿表达欲望很强烈,喜欢给其他幼儿讲故事、讲道理;有的幼儿面对陌生同伴寡言少语,而一旦熟悉了就喜欢跟他们聊天。教师只有把握不同幼儿的语言表达习惯,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幼儿的学习进度和性格特点设置合适的支架。例如,大班阶段的幼儿大多为5—6岁,具有具体形象思维,能比较好地理解图片内涵,因此教师在图示支架方面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但是,幼儿在课堂中存在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进行游戏情境创设,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根据幼儿好奇心强而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在使用具体操作性材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有组织的自主探究,教师辅助进行支架教学。其次,教师要根据所选绘本的特征和主题及时代背景,选择适当的支架。绘本的主题丰富多样,如国家情怀教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等,而对各种不同的主题,教学目标要各不相同。在上述教学实践中,只有当教学目标和内容统一,教师和幼儿同时对支架感兴趣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选择支架时,应对绘本展开深入阅读与思考,并了解相应的知识背景,然后再展开教学。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机,认识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进策略,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理解、表达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