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5日

初中历史论述题教学应注重的问题

○ 凯里市第十中学 宋燕珍

近年来,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实施被广泛关注。因此,初中历史习题教学中应该避免传统的一问一答,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习题的训练不仅可以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更可以使学生不断感到自己在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上还有这样那样的空白点。

一、要准确性把握历史脉搏。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教学可以通过组织课堂争论,提高学生的准确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评价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康熙皇帝,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康熙的所作所为,掌握基础知识。具体在评价这一历史人物时,指导学生从康熙帝对巩固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当时汉族(明朝)发达的农业文明与满族(清朝)游牧文明比较的角度,康熙帝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当时人民利益的角度,所处的时代性及阶级性的角度,康熙帝的人格品质的角度,中原汉族的先进与东北满族落后的角度,康熙帝的一切行为对历史的发展究竟起进步与倒退的角度,放射状、多层面地联想,然后再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史观出发,进行思维、归纳、总结出有独到见解的正确结论。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体现多样性,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历史习题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应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去分析,才能思路清晰,深刻记忆和理解历史问题,才能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和有序地去理解问题。 例如,讲述“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1)经济重心是怎样完成南移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方经济远胜南方,主要在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第二阶段:由南北平衡到重心渐移,主要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第三阶段:重心在南方,主要在辽宋夏金,尤其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元明清: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和发展;(2)经济重心的南移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这题的设置先从提高学生的识记水平开始,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在遵循教材正确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提炼高于教材的新观点。

三、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而透彻理解历史,在透彻理解历史的基础上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讲述洋务运动的一课时,笔者以多年来的考题为例,“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作用,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通过分析学生深刻理解了洋务运动,并在教材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体现在进步性方面:(1)洋务运动反映中国人谋求近代化的道路,体现在军事、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洋务思想得以宣传,也为西方政治学说及民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2)洋务运动具有爱国的性质——出于维护民族利益的要求;(3)洋务运动以商战为主要形式抵制外国侵略,但其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由清朝政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经营管理腐败,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这种题主要是变换角度训练学生,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透彻理解洋务运动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

--> 2022-07-05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259.html 1 初中历史论述题教学应注重的问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