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6日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探究

○ 榕江县仁里水族乡中心幼儿园 吴传仁

当前幼儿劳动意识较差,不少幼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连基本的吃饭、穿衣等都不会做,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幼儿主要活动在家庭和幼儿园,其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只有加强家园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鉴于此,作者结合多年幼儿园教育经验,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探究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积极指导家长

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幼儿园的劳动表现怎样,家长需要通过教师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将幼儿在幼儿园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如可以借助班级家长微信群或QQ群,把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穿衣、脱衣、系鞋带等图片上传到班级群中,或是私发给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还能借助这些信息,强化家长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意识,并学到具体的方式、方法。其次,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中,幼儿园教师应主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切实加强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

二、家园一致原则

幼儿在园的劳动教育,无论是自我服务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值日生为他人服务意识,都伴随着幼儿一日生活。因此,家庭就要和幼儿园保持一致,互相促进。例如,家里可以教幼儿学会扫把、抹布等工具,再到幼儿园为他人服务。幼儿园学到的叠衣服、收拾储物柜等,都要在家里保持。只有家园保持一致,才能让劳动深入幼儿内心,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三、家园共同参与趣味性、教育性强的劳动活动,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1.将劳动融入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中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能力,家长与教师共同制定幼儿的一日劳动要求,相互配合,坚持共同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劳动不分家园”。如中班幼儿:在园时,教师可设立“今天我值日”,安排幼儿每日轮流擦桌椅、整理操作材料、整理玩具、给种植区的花草浇水等活动;在家时,家长可请幼儿做家里的“卫生监督员”或是“劳动小组长”等,从而调动幼儿的劳动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帮助家人扫扫地、递递工具、帮妈妈洗洗碗、自己洗袜子手帕等。当幼儿有较好的表现时,要及时送上我们的表扬或奖励,鼓励他下次能做得更好,培养他良好的劳动情感。

2.邀请家长做助教员,一起参与幼儿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

当在幼儿园各种亲子大型活动中,我们发现当父母在场时,大部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普遍较高。要根据幼儿希望在父母家人面前有更好的表现,希望能同时得到父母与老师的表扬的心理,邀请家长做助教员,是使所开展的劳动活动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一是拉近了家人、孩子、老师三者之间的距离,二是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到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成效,从而更坚定家长对劳动教育的信心。

3.加强教师、幼儿、家长三者间的交流,一同分享劳动喜悦

每位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从这一点,缺不了与幼儿的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劳动情感,除了家园共同努力,坚持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以身作则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外,还有就是引导幼儿体验、感受良好的劳动情感,并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和幼儿教师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家园共同合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构建家园互通机制,加强日常沟通交流,让他们在集体活动、日常生活、区域活动中加强家园合作,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家庭与幼儿园是同一战壕上的“战友”,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否则幼儿园与家庭要求不一致,幼儿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的培养则难以见成效。

--> 2022-07-0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298.html 1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