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6日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黎平县地坪镇中心小学 蒲梦玲

初中语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追根溯源提出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因其具有记忆知识多,主观性强但考试答案唯一的特点,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具体表现在学习课本文章和古诗文鉴赏中教师直接将标准答案告知学生,而没有事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这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教师认为语文作为一门文字性学科,学生只要能够将所学诗词文章牢牢记住,掌握解题技巧,顺利通过考试即可。课堂上缺少互动,减少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思维的发散,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培养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部分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不足,无法从细节和具体内容上开拓学生思维,仍然延续以往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单一,语文知识的内化率不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过程较慢,在面对班级成绩考核和学生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往往容易放弃进行教学改革。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不正确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并不具备科学性和正确性。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上活跃的学生更活跃,沉默的学生更沉默,加剧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引导和训练。教师切忌急功近利,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刻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转变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者,是决定教学效果的直接联系人,只有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下不断探索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而实现此目的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思维培养计划。语文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学生应具备哪些思维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长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案,并根据实施效果不断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在保障学生能够学习到丰富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结合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营造课堂思辨氛围

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思辨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提前进行教学设计,总结课堂上所学知识的重难点、中心思想以及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在提问时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拘泥于回答问题和标准答案进行思考。教师也要提前确定课堂讨论内容,确保学生有话可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所接触到的、感兴趣的话题和各类新鲜事物,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批判、勇于表达的品质。

3.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直接将课本内容的标准答案告知学生,很少进行发散式的引导和讨论。这是因为在应试教育中,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教师没必要讲解过多的课外内容和不同的观点,但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文章、描述和话题的理解和体会不同。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信息传播便捷和信息容量爆炸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搜寻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在其中选取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内容分享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立体多样的文学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认知之间的碰撞会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深度地思考,并不断对比之间的差异,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全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 2022-07-0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325.html 1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