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6日

试论以多样化的手段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 黄平县旧州镇中心小学 尹邦惠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随着新课标不断推进,如何结合现代教学工具、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中打破传统学法,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效率高、有价值的音乐课堂,就成了新时代小学音乐教师在一线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就此“以多样化的手段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展开了探讨。

一、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声”“形”“景”为中心,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通过感受音乐美,得体而自然地接受教育,把歌曲和乐理知识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1.“音”主要是指声音。在课堂上,一般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的各种音频。例如,在《螃蟹歌》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看到一个孩子在观察螃蟹时被螃蟹夹住了脚的有趣故事,再结合诙谐、活泼、风趣的旋律,生动有趣的歌词,直接带领学生进入歌曲情景,为把握歌曲情绪做好铺垫。

2.“形”主要是指图画。通过电化教具,通过直观的画面辅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例如《阿喽喽》一课,笔者将歌词编成一个故事,并根据主要内容制作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听故事,学生就较容易地理解其音乐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歌的欲望。

3.“景”主要指情景。在教学中利用各种道具或创设和本堂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其中,以景带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可让学生提前准备道具创设情景,并让他们跟随音乐轻轻摇摆,轻声哼唱。想象自己在春风拂面、阳光洒满的湖面上划着小船,轻声歌唱的情景,从而使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引进器乐教学,增强学生求知欲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非常重要,器乐进入课堂的方式就是关键,在音乐课上以器乐来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受音乐,这是音乐教学中让孩子们更自然地融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口风琴、电子琴等器乐的教学,不但能弥补过去音乐课上以唱为主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音准问题,也得到了很好解决。例如,口风琴是一种易学易携带的乐器,课堂上运用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更能为学生正音,使课堂得到升华,使学生在音乐鉴赏、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得到提高。

三、运用合唱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引进合唱课,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通过不同声部的人声组合,能让学生体验声与情的结合,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听觉盛宴。合唱音色丰富,表现力强,课堂上如能充分发挥合唱的作用来表现歌曲,会得到很大的收益。所以在合唱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合唱训练,常给学生听和声、和弦,再进行个别发音,然后同时发出和声,这样就能产生强烈的和声音响,激发歌唱的热情,加速教学的进程。

2.在合唱课训练中,可以选择简单较为悠扬的曲目,让学生跟着旋律用元音字母轻声哼唱的方法进行跟唱,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音色的饱和度,更能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

3.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当学生基本学会合唱曲时,可为学生录音,并播放给他们听。通过对自己演唱的录音进行分析,不断在音准、节奏、情绪上发现不足的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例如,在上《铁路修到苗家寨》这一课中,演唱难度极大,节奏轻快,音阶跳度大,音调高亢,学生很难掌握。所以,学唱前笔者先引导孩子们一起对歌曲进行分析,再欣赏练唱曲目。在听音乐之前,老师明确“找到自己所在声部”这一要求,让学生高度注意自己的声部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从而产生强烈的乐感,在老师引导之后,使和声更加明显。训练中选用形式多样的合唱歌曲,充分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体会其中的快乐,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精神。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能很好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个功能的作用,就能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 2022-07-06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326.html 1 试论以多样化的手段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