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7日

州委教育工委:

“五举措”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匡美美 王树炳) 近年来,州委教育工委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桥头堡”政策发展机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振兴乡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全州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守住脱贫底线,压实控辍保学“责任链”。成立州、县两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促进、双循环”工作格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强化任务分解,建立工作台账。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摸清底数工作上狠下功夫,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七长”负责制和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等制度,精细管理学生到校情况,确保控辍保学由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

坚持为民服务,找准惠民政策“落脚点”。按照“应享尽享、应助尽助”原则,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2021年以来,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26.19亿元,惠及学生309.76万人次,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持续改善乡村教育办学条件,补齐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短板,完成省、州十件民生实事新建改扩建项目80个,增加学位3930个,有效化解“入园难”“入园贵”“大班额”等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强师工程,提升教师队伍“战斗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派万余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以及州级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21年,选派“三区支教”优秀教师及佛山市帮扶教师到县城及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支教工作629人,招聘特岗教师547名,向省级争取教师编制900个,鼓励各县(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实教师队伍。

聚焦扩容提质,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要求,2021年全州共完成中职招生2.83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82万人招生任务。整顿停办部分中职学校弱势专业19个,有效遏制中职学校专业同质化现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帮助520名困难学生到广东省职业院校、佛山市职业学校等免学费就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聚力乡村发展,注入驻村帮扶“强动能”。坚持“领导干部优先、党员干部优先、后备干部优先、年轻干部优先、单位骨干优先”选派原则,扎实落实帮扶责任。2021年以来,全州教育系统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00余人,扎实推进村干部职业技能和学历双提升,增强村干部队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开设“民族班”“励志班”,为困难学生减免学费、住宿费等,并给予450元/月生活补助,帮助困难学生能上学、上好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 2022-07-07 州委教育工委: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358.html 1 “五举措”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