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第五中学 欧仁书
“双减”政策推行的目的就在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其政策的推行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老师要在“双减”背景下抓住初中语文教学的契机,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把减负增质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创新作业设计形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做好备课等多项工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得到更为全面发展,优化教育生态环境。
一、充分使用课堂主阵地
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精心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任务,给学生减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蝉》这篇文章时,老师应当让学生先去谈感受,再去观察品析鉴赏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所传递的情感;选择《昆虫记》让学生阅读,可以鼓励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名片。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于课文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正确地把控作者创作该篇文章的意图以及所传递的思想情感,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理清文章逻辑关系。利用导学案给学生讲解该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在教学阶段保障各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的状态,这样才会使得“双减”政策能够更好地被落实下去,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精讲少讲的教学目标。
二、系统更新课程的框架
想要进一步地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那么老师在实际教学阶段就应当针对语文课程的目标、评价方法、教学观念等进行实时更新和设计,要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当作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注重弘扬学生民族精神,让学生民族创造力以及凝聚力变得更强。在“双减”理念的引领下,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尤为关键,这项培养任务的历程十分艰辛,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单一将语文课内的知识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综合性智力与全面化的发展方面。例如,在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时,学生不但要正确记忆并抄写语言文字,同时还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和方法。学习思维的发展要以解决现实性问题为基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够在其发展的历程当中不断延续。在“双减”政策下所打造的高效语文课堂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准,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身的学科素养,做好课题研究等多项工作,编制更为科学且详尽的教学计划,帮助其积累更为高效的过程性教学资料。
三、分析学生学情及教材
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状况并研究教材,知道哪节课应当把学生引到哪里,从而减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借助该种教学形式,语文教师能够快速且正确地判断学生学习状态,因材施教。减负增质的教学,注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用热情当作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坚持让学生在“玩中学”,能够较为透彻且深度地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各类语文知识。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阶段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开设更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如演讲以及诗歌朗诵等,利用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学阶段,老师只有深度且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内驱力,才可以让学生能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双减”政策也能够被落实下去。老师在做减法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好加法,精心的准备好每一堂语文课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优化作业布置以及批改的形式,推行分层作业法,把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结合在一起,让其备课的时效变得更高。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想要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那么老师就需要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开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分层性,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变得更加充裕,实行多元化的整合,提高整体阅读的教学效益,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状况进行研究,做好课后答疑服务,便于学生在课后有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进步,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存在的优劣势,使得学生更为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