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7日

重安镇:

发展智慧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沈成义在智慧农业蔬菜大棚介绍产业发展情况

本报讯(通讯员 潘胜天 龙润裕) “智慧农业大棚培育的菜苗长势很好,眼下正是上市时节,这样的蔬菜在市场上深受客户欢迎。”在黄平县重安镇天堂村智慧农业蔬菜大棚里,一棵棵利用自控水、温技术无土培育的菜苗碧绿喜人,村党总支部书记沈成义高兴地说,智慧农业培育的蔬菜无污染、无虫害、无农药化肥残留,绿色无公害是它的卖点。

沈成义是土生土长的天堂村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创业颇有成就,但情系桑梓心系家乡的他,2013年返乡创业,敢担当有作为的沈成义在村里深受群众拥护。2018年当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今年3月被选为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沈成义上任天堂村党总支部书记后,一心想利用该村临近凯里,地处重安江畔、海拔较低、气候温润,适宜蔬菜生长的优势,带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但由于天堂村位于重安镇区,村里土地面积不多,制约着蔬菜产业发展壮大。有文化善思考的沈成义看到了网上报道的智慧农业无土栽培蔬菜技术,认真思考后觉得可试种,通过和村“两委”集体讨论后,一致认为项目可行。于是着手撰写项目建议书,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在东西部协作单位的支持下,流转土地建成占地面积7亩的智慧农业大棚,从今年3月份开始实施智慧农业无土栽培蔬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引进人才指导,一举获得成功,现在基地每天有白菜300多公斤上市。

“智慧农业大棚目前种植有80组蔬菜,每组每批能产50公斤左右,全年可产10批,产量在4万公斤以上,按照每公斤平均价格2元至3元计算,这个大棚年产值将超过12万元。”受制于土地面积少而积极推广智慧农业无土栽培蔬菜技术的沈成义信心满满说,智慧农业无土栽培蔬菜,一个人能管理30多组,如果是培育西红柿、番茄、辣椒等错季节蔬菜,利润更可观,市场前景更好。

对于智慧农业,沈成义介绍:“智慧农业无土栽培蔬菜不需要翻地、除草、打药、浇水、施肥等繁重劳动,凸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下一步将围绕“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实施“凯里后花园”战略,用智慧农业引领蔬菜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 2022-07-07 重安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397.html 1 发展智慧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