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7日

黄平:凝聚退役军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通讯员 潘世仁) 近年来,黄平县广大退役军人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和自身技术优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创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发挥了积极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谷陇镇退伍军人石坚,1983年入伍,1989年退伍后长期在外跑运输,2008年回乡创业,2009年任甫江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2012年创办苗族服饰加工厂,年产值20多万元,纯收入10余万元。

新州镇退伍军人杨秀成,2003年入伍,服役期间当过司务长,管理过部队农场,在部队喂牛、喂猪、喂羊、种地,当过屠宰员,又在部队读了军校,获中专文凭,2014年退伍回乡,2015年开始建养殖场,投资600万元,养牛规模达390头,年产值700万元,利润90万元。承包土地2000多亩,种植草场1800亩,每年产鲜草5000吨,除本养殖场所需外,还有多余的出售给其他养殖场。现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其中现代化生产机械18台,包括挖机铲车、运输拖拉机、耕地拖拉机、草料收割机等,另外还有生活用小轿车、皮卡车4台,价值80余万元。最近又购置了一部无人机,价值近8万元,作为施洒农药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

野洞河镇退伍军人张简荣,1992年退伍后安排在县纸箱厂工作,没干几年,他就回老家创办中药材合作社,2014年在该合作社的基础上创办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680万元,主要是太子参种植、加工,有太子参种植基地3500亩,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2019年又有4个股东加盟。

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旧州镇退伍军人田应德,1988年退伍后长期在外打工,掌握了木材加工技术,2005年回乡投资3万多元建木材加工厂,擅长房屋装修、古建筑维修,有机床20台,固定工人5人都是退伍军人,年产值70多万元,年利润10余万元。

新州镇年轻的苗族退伍军人王斌,深感本民族传统文化《苗族贾理》流失严重,在州、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组织本村民族文化青年爱好者举办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苗族贾理》培训班,并担任班长,还拜师学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许多退伍军人,根据自己的特长,量力而行,有的养殖,有的种果,有的养猪,有的喂鱼,如年利润10万元的养鱼能手潘世祥、年利润20余万元的吊瓜种植能手雷志雄、年产值60余万元的种果能手戴黔波等等,他们都千方百计积极带领、带头致富,在农村树起了一道退役军人美化家乡、建设家乡的亮丽风景线,引导和激励着更多退役军人在广阔农村干事创业、再立新功。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2-07-07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398.html 1 黄平:凝聚退役军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