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宰便中学 龙海灵
阅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群文阅读正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成功实践。那么,如何开展好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群文阅读的含义
群文阅读就是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与学生共同对同一主题思想或者同一内容形式的一组文章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找出文章的共同点,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索
(一)教师要教给学生群文阅读的正确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开展群文 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可以自行总结群文阅读的主题,分析群文阅读中文章之间 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如“精读”和“略读”就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文本,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春》的精读,使学生形成对描写景物方法的系统认知,然后将《雨的四季》《土地的誓言》《散步》中的景物描写语段作为次要文本进行略读,紧扣景物描写方法,强化学生认知: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融入情感。如此,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群文阅读方法, 才能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合理选择阅读文本,确定阅读内容关联点
群文阅读的开展方式就是将几篇同类文章放到一 起进行阅读,因此对于阅读素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确保群文阅读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设定能够拓展其思维能力的阅读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选择符合学生阅读需求的群文素材,为群文阅读的高效开展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时候,鉴于文章以描述冬天的景象为主题,教师可以围绕气候、四季等主题来选择群文阅读的文章,如《春》《秋天》《雨的四季 》等,将关于四季景色描写的重点段落集中到一起进行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更多关于四季景色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
(三)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激发自身潜力,进而实现长远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过度地干预学生,而应尽量使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诗经两首”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介绍完相应的内容后,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感情色彩,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不断深入感知文本内容。除此之外,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中的其他文章,如《关雎》,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一来,教师既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也使这一教学方式的意义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强化学生的群文感知能力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改善课堂师生互动,通过互动拓展来强化学生群文阅读主题及中心思想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互动及体验中感悟到语文阅读魅力,这样教师不仅能够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增加学生语文阅读量,所以在注重课堂互动教学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阅读教学拓展与延伸,结合语文教材知识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这样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卖炭翁》这一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结合这一古诗中心思想来拓展课外古诗读物,如《新丰折臂翁 》 《观刈麦》,然后将这三篇古诗放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先注重良好课堂互动教学氛围构建,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来促进学生课堂互动, 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来解析与讲解这一古诗, 通过有效优化课堂互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更能够加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积极创新,探索更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