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7日

“整合资源、有效引入、激活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研究

○ 凯里市第四中学 李小华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的现状

大多数人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还存在一些固有认知,认为这门课程枯燥乏味、抽象难懂、需要很高的思想觉悟等等。但也许是教师们在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将它定位在了一个难懂的高度,从而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望其生畏”的心理。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现在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现在课改的大环境下,不少还课堂于学生的探究模式都取得了成效。笔者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探索,更多地侧重于如何让一堂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回味的、有效的课堂。

新采用的部编版教材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看出新版教材的内容具有与时俱进、时政性强的特点,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年龄在13-14岁的青少年,对时政的关注度不强,再加上身处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对于时政热点、国家新闻的敏感度也不高,这就更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发挥整合资源的能力,再在课堂上有效引入,激活课堂,打造一堂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课堂,而不是让它被架空、空洞而乏味。笔者主要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究。

(一)多种类资源创设小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设计如何做到乡土化、时政化、生活化与情感、体验、信息的结合呢?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多,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是更快、更多,对新版教材上的知识理解起来难度并不是很大,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道德与法治课自学就可以参加考试的想法。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将知识点用板书展示出来费时费力、用传统的列举方式空洞乏味、只用课本上的案例有局限性,学生则更能接受他们所关注的热点呈现于课堂上,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这类资源非常广泛,笔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资源的收集和整合:

1.从国内主流媒体或新闻平台上筛选时政新闻

前面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初中学生对于新闻的敏感度不高,不会主动关注时政消息,或者只局限于军事或科技新闻,这就需要老师将时政新闻进行筛选再通过课堂呈现出来,避开偏、难、深的新闻。

2. 从一些新闻平台或公众号上筛选生活化资源

贴近生活的内容在课堂上能起到比较好的共鸣效果,能引发学生们对案例创设情境的讨论,加深情感体验。

3.充分利用本地区少数民族为背景的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民族政策

利用好相关的信息、政策,能生动形象地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案例和情景创设展现出来,丰富课堂,举一反三,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能弥补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基础较薄弱的劣势。

(二) 将资源有效引入,激活课堂

本学科的教学建议中指出:“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如果将授课过程比作一艘船,学生是帆,教师则是舵,需要发挥教师的“掌舵”能力。资源的整合是在备课阶段完成的,最重要的还是将资源与课堂相结合,在课堂上有效引入,达到教师对这堂课的预期效果。

二、教学实践之成效

1. 成效一:兴趣提升

在这样的教学探索中,学生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增加,对课堂的到来有了期待,改变了“枯燥的政治课”印象。

2. 成效二:效率提升

在正常的教学周期内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学生顺利完成学习阶段和复习阶段,没有知识大面积遗忘的现象。老师不拖堂、不占用其他时间,学生轻松学习。

3.成效三:成绩提升

通过数据分析和学生自身资源利用,学生打牢基础,并有效应对考试。

课堂资源引入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这只是笔者对于教学活动的一个初步探索。一位真正优秀的思品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而有效。

--> 2022-07-07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研究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405.html 1 “整合资源、有效引入、激活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