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8日

让“爱心驿站”变“暖心房”

○ 许贵元

设立“爱心驿站”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服务设施,也是随着改善城市管理,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应运而生的,是环卫工人和其他户外劳动遮风挡雨、防暑御寒、歇脚喘气、休闲聊天的“好去处”。近年来,各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因地制宜设立了一批设计美观、宽敞明亮、桌椅齐全的“爱心驿站”。驿站里还安装了微型电风扇、取暖器、饮水机等必要设施,而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颇受户外劳动者的欢迎。

但也有一些地方“重建轻管”,甚至长期疏于管理,驿站卫生状况不佳,设备维护不及时,任凭风吹日晒和雨淋,使原本漂亮的“爱心驿站”沦为了颜值退化的“寒心冷站”。

小驿站连着大民生。 建立“爱心驿站”,就是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保障,彰显城市的温暖,体现党和政府对户外劳动者的真切关怀与体贴,激发和保护他们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积极性,珍爱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尊重他们社会地位、作用和价值。

如何让“爱心驿站”真正成为千千万万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房”?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要搞好规划设计。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选址、体现区域特色,与建设现代化城市协调配套。设计要精美、设备要完善、使用要实惠,努力做到“外美内实”。二是要把“爱心驿站”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市民文明公约,落实部门直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个人责任。同时建立考核评比机制。三是户外劳动者要把“爱心驿站”视为自家,休息时,不要随意吐痰、乱扔纸屑和烟头,保持驿站清洁卫生,成为健康安全的服务场所。同时,要自觉保护好站内设施。四是强化对“爱心驿站”的监管力度,防止和避免社会闲杂人员损害“爱心驿站”的不文明、不道德、不守法的种种行为的发生,让“爱心驿站”成为户外劳动者的“贴心站”和扮靓城市的一道美景!

--> 2022-07-08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441.html 1 让“爱心驿站”变“暖心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