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河县第五中学 姚铮芳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高度关注的一种多文本阅读教学新形态,主张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为学生阅读提供真实而相对复杂的语言情境,指向培养学生在复杂语言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群文阅读不断完善自身理论、实践、资源与评价工具的一体化建设,为提升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做出了积极探索。
群文阅读基于教材,立足学生使用的语文课本,依据某一篇课文、某一单元确定的一个或多个议题进而选择一组文章,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由个体学习走向群体,由知识灌输走向探究创新。议题,即一组文章关联的主题,其质量决定着群文阅读教学成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如何确定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如何确定议题是关键一步。
议题从哪来?翻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的单元任务群中就有一组关联性很强的阅读篇目,其中教读、自读以及辅读的篇目正好构成了“1+X”的阅读模式。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就可以以课文为根基,选取相关文本组成群文来设计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明确需要议什么?要立足于小、精、准;议题还要基于统编教材,不忘初心,从单篇中产生议题,用好现行教材,再拓展,不是凭空;议题的确定要把握好立德树人和语文味的比例问题,即明确到底是上政治课,还是上语文课的问题。 组文时该有哪些思考?组文要注意异质性、同理性、多样性,可以有“1+X”“1+1+X”等形式,组文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单篇阅读的知识点可以多方面学习,而群文阅读要对单篇有所取舍,要围绕议题进行选择。二者之间没有矛盾,反而形成了互补。
群文阅读的目的和情景设置。阅读目的到底是为了体验而阅读呢,还是以读促读,以读促写?设置读、观、听、看的情景又有何用?目的和情景设置应该具有开放性。课堂40分钟要完成群文的教学任务,前置学习能解决一部分教学任务和节省了教学时间,如辨识提取的能力就可以在前置学习中体现。
群文阅读中的读与思如何衔接好。朗读一次是否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说泛泛而读,整个在读是否有效呢?教师要有指导性地教学生细读、精读,注重停连,加感叹词的去读,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读,用感性的角度去读,再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这就达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从而解决了阅读思考是从文本中出来,而不是抛开文本,仅从自身的积累中出来的问题。群文阅读如何体现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以议题引领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阅读的“比”“对”“读”“议”“整”来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的设问要巧妙,层次要递进,逐渐达成四个关键能力: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
下面,笔者就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谈一谈如何基于教材确定群文阅读议题?
一、以单元主题来确定议题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将《阿长与〈山海经〉》和《老王》两篇课文进行整合阅读。议题可以从这两课的人文主题考虑,定为“小人物的大善良”。通过引导学生走进“阿长”和“老王”的“善良”来体会底层人物身上闪现的光辉,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以单元目标来确定议题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从教学目标中的语文要素考虑,可以组文《阿长与〈山海经〉》和《台阶》来取“标题”。议题定为“从课题入手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审题、改题、扣题和解题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重点。
三、以单元写作训练来确定议题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抓住细节”,单元中的四篇文章都有人物细节描写,可以将此进行整合,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细节凸显人物不同方面的特点,学习抓住细节,进行人物的多元描写。确定议题“让细节‘说话’——人物细节描写指导”。
首先,如何抓取细节?《阿长与〈山海经〉》中人物正反面细节凸显的是人物形象,《台阶》中父亲踏黄泥的细节凸显的是人物的性格,而父亲看别人家台阶的细节凸显的又是人物的心理。教学中通过课文段落的群阅读,让学生进行整合思维,借鉴写作技巧。
其次,如何写好细节,将细节写生动?《卖油翁》中酌油的动作细节,《老王》中送香油鸡蛋的外貌细节,《台阶》中对父亲头发的细节及坐姿的细节描写,都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
群文教学最基础的思维特质是“同类信息敏感”,所以在同册或不同册教材中,同单元或不同单元文章中我们都可以尝试找同类信息,然后巧妙进行勾连整合,提取有价值的问题来进行讨论,这便是基于教材可得的议题了。
勇于尝试,敢于实践,基于深度阅读的群文教学过程永远在路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要提高,就要不断强化教材文本挖掘和拓展,将教材议题融汇在课堂教学当中,反复运用,启发思维,提升能力。群文阅读教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