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新化乡中心幼儿园 姜序澜
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让幼儿终生受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到,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下体会。
一、落实一日常规,提升幼儿习惯养成水平
幼儿生长在不同家庭环境之中,其行为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教师需要有调查意识,对不同幼儿行为表现做深入分析,以便设定不同的教育对策。一日常规为幼儿习惯养成提供制度保障,教师要进行深度研究,对应对策略进行多重优化处理,以体现因材施教基本原则。例如,幼儿入园时,要与老师见面,与家长道别,都要求幼儿热情有礼貌,见过其他小朋友,也需要主动对话。这属于一日常规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做专门的培训,让幼儿在习惯培养中建立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再如,一些生活细节的处理,洗漱、如厕、喝水、进餐、午睡等环节,都涉及习惯养成的问题,教师要对幼儿做不厌其烦地引导,进行反复训练。如果每天都进行相关的教育,自然会给幼儿传递更多正面的教育信息,也能够促使幼儿逐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时,有些孩子会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教师要做好纠正不良习惯的教育,树立一些好的榜样,能够发挥正面引导的作用。
二、注重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学前教育时期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起居卫生、饮食卫生、排便卫生等。教师在幼儿入园时便要为幼儿制订生活规则:①进餐需要小心,不可将食物撒到碗外,进餐时不可看书、看电视、玩玩具,进餐时不可说话打闹;②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需要漱口擦嘴,进餐时吃多少盛多少,吃饭时需将碗中所有食物吃完;③不可在教室及园区内乱扔纸屑垃圾,按照要求做好自身生活及学习环境的卫生;④睡前需要洗脚,尽量自己洗自己的袜子等简单衣物,自己脱换衣服,脱下来的衣服自己叠整齐,放在规定位置;⑤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相互监督,对表现好的小朋友予以鼓励和表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三、注重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众多良好品德的基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有助于幼儿体谅他人的感受,促进良好教学环境的建立,同时能够为幼儿未来的人际关系处理打下基础。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要重视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监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礼貌用语,如“谢谢、您好、请、再见、麻烦您、对不起”等,每天上学及放学时要向家长以及教师打招呼,有事情需要别人帮忙时要保持良好的态度,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教育幼儿坐有坐相、不可打人骂人,与同伴有争吵时要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学习分享和主动帮助他人,自觉养成排队的良好习惯。同时可以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父母亲戚进行交流,如何对待客人,以及去别人家做客时应该怎么做等等。
四、强化幼儿习惯养成的意愿
幼儿每天都需要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这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游戏设计时,要注意渗透一些习惯养成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接受一些习惯培养教育,这对提升幼儿习惯养成意识也有积极帮助。例如,幼儿园开展“校园小卫士”活动,发动幼儿对教室内外进行卫生大扫除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适当劳动,整理玩具、学具和一些生活用品,对教室进行美化修饰,都可以让幼儿逐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总之,幼儿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注意改进教育方式,创设良好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幼儿习惯养成意识成长,认真落实一日常规教育,可以提升幼儿习惯养成水平。特别是家园共育的建设,能够形成强大教育合力,对全面提升幼儿习惯养成水平有重要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