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远县大地乡中心幼儿园 杨通慧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幼教事业还存在着办园条件简陋、“小学化”“保姆式”现象严重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硬件设施不齐全、不符合办园条件
农村民办幼儿园经费以创办者自筹和幼儿缴纳学费为主,个体创办园由于办园规模较小、生源较少,加之个体财力有限,办园经费相对缺乏,“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大多是租用居民用房或对自家住宅用房进行改造,人均面积、绿化面积等都很难达到要求。整天在此生活学习,幼儿的健康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民办幼儿园创办者大多对人、财、物拥有绝对的自主管理权。大部分幼儿园由于创办者对幼儿教育认识的局限性,很难为幼儿园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致使教育教学活动出现混乱、无序的情况,管理者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化的管理。
(三) 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
农村收入偏低,文化层次低,教育观念落后,很多家长不重视学前教育,不了解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等同于小学的一部分。农村学前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将分数看作是教育的唯一检验标准。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些要求,农村存在很严重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而且非常严重。
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 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
(二)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学前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学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专业发展途径和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
(四)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长期以来,留守未成年人在农村幼儿园均占有很大比例,这给幼儿园的家长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利用《家园联系册》进行定期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近期教育内容,征求家长对办班工作的意见;与留守未成年人的父母采取定期电话联系的方式,交流幼儿近期情况,让幼儿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教育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需要依靠当地的社会、自然资源,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身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缩小城乡幼教的差距,使农村幼儿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