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8日

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天柱县远口镇中学 杨巧冬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势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通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为学习中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

二、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设计任务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知识与能力水平,这样容易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例如“Word文档的建立”“ Word文档重命名”“ Word文档打开与退出”等章节的教学中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由学生来完成,如“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发信与收信、写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

三、如何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具有处理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与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

2.学生剖析、确定任务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剖析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理解与巩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存在疑问时教师给予适时的提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解决相应问题。

3.自主学习、协助学习

任务确定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或者协助学习开展探究活动。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尽管我们已经把问题讨论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4.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笔者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然后老师补充。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总结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必然会越来越重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教学应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方法,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更加广泛。

--> 2022-07-08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466.html 1 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