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古州镇阳光小区幼儿园 吴化真
幼儿篮球是“在遵循成人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能发展水平,简化篮球运动技术与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幼儿体育运动形式。”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能够促进幼儿速度、耐力、协调性等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幼儿器官系统功能。特别是对于很快要面临进入小学学习的大班幼儿来说,幼儿篮球活动简单易行,深受大班幼儿喜欢。但幼儿篮球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幼儿坚持力不强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那么,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吸引大班幼儿主动学习、持久学习篮球,掌握好这项可以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呢?笔者通过课题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确立目标,明确篮球活动的组织方向
大班年段是幼儿神经系统与肌肉、骨骼、动作发展的关键期,身体的关节调节能力较强。他们速度意识和竞赛意识发展很快,并且会协商与合作,具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和达到目的的方法。 教师组织大班篮球游戏 ,应注重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开发和利用幼儿园各种资源,拓展大班幼儿篮球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确立发展性的目标。第一,引导幼儿练习多种操控篮球的玩法,提高运球、拍球、抛接球、投球、控制球的灵活性。第二,注重篮球活动中发展幼儿坚持能力,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群的发育,发展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第三,引导幼儿喜欢篮球活动,爱上运动,养成运动习惯,让幼儿在“快乐玩”的同时“有意义地学”。
二、提升大班幼儿篮球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一)寓教于玩,培养幼儿对篮球活动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创设幼儿喜爱的篮球活动环境。教师可编排有趣的篮球操,引导幼儿在球操练习中培养幼儿对篮球的感情。或是在运动休息时间给幼儿讲篮球故事,介绍姚明、乔丹等篮球明星,激励不喜欢参加运动的幼儿像故事里的小乔丹一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在运动区投放“一周篮球练习计划表”,引导幼儿规划自己的活动计划。对于幼儿而言,篮球本就是玩具,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篮球活动。例如,幼儿多次练习传接球却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气馁或者不想再练习了,教师可降低难度或以增加游戏情境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玩篮球。同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篮球活动中积极投入的幼儿,从而激发他们参加篮球活动的热情。教师也可以设立篮球运动角色,如把幼儿分为红队、黄队,引导幼儿穿上相应颜色的运动背心,给自己队取队名,开展竞赛性的两人运球、 3-5人运球接力等活动,比赛规则由幼儿之间协商决定。 此外,教师应注重家长的配合,鼓励家长尤其是会打篮球的家长言传身教,提升幼儿对篮球的兴趣。
(二)注意时长,考虑幼儿的注意力和耐心程度
教师在开展篮球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注意力和耐心程度,篮球活动所需时间都不要过长,要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就能见到胜负结果。如“我是小投手”游戏,要求以投中3个球为限,用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决定谁是“小投手”。又如,篮球拍拍拍,就要以3分钟内幼儿拍球次数的多少决定胜负。合理控制游戏的时间,对于保持游戏的趣味性和幼儿的坚持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篮球游戏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时间。
(三)运动强度,要与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相适宜
篮球游戏活动是以拍、投、掷、运、传、接等为基本内容的活动,很多动作含有一定的技巧,如游戏中的运球要稳、传球要快、投篮需准等都属于运动技能。这些运动技能要与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相适宜。所以,教师对运动的技能和要求要尽量简单化,不能因为苛求技能而进行长时间训练,这样将会降低幼儿的兴趣,影响坚持力的保持。
总之,在大班开展幼儿篮球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游戏的活泼性,吸引孩子参与,又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才能使幼儿对这项运动产生长久的坚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