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08日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探究

○ 黎平县第二中学 吴宏琴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内在需求,打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教学模式。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目标设定模糊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相对模糊,他们往往会选择“理解”“提高”等较为宽泛的词语来界定知识掌握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多停留在对静态行为的描述层面,这种模糊的设定容易导致教学评价难以科学开展。什么样的结果就达到了“理解”的程度,什么样的水平可称之为“提高”,无法对教学结果进行准确衡量,教师难以实施高效教学,学生也难以确定学习方向,其指导作用自然受到局限。

(二)教学方式固化单一

传统教学理念下逐渐形成一种流程化教学程序,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设计往往由教材内容和标准答案构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么设计,怎么实施,完全按照统一的套路进行,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教学效果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虽然这种流程化程序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却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成为局限他们发散思维、寻求突破的束缚。虽然随着教育改革进程在不断融入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流程化的教学模式始终未能彻底改变,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相对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师生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和谐统一,但是学生明显缺乏主动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明显倾向于“教”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被忽略,他们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少自主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和培养,导致其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不利于语文知识的内化吸收。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他们的个性基本成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作为语文教学开展的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有意识地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双方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配合、友好合作,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其次,教师须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落实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关心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情况,关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释放平等、和谐、友好的信号,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正确看待他们在青春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践行因材施教理念,实施激励式评价手段,适当放大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独特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灵活性

设定合理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实施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根据“三位一体”综合目标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贴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模糊、夸大的现象,全面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培养,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科学标准。其次,合理运用多媒体、微课、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以教学目标为指向,在课件设计上力求创新,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优势,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过程中高效学习。

(三)实施探究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语文教学时应促使学生从“学习”向“学会”转变,提升自主学习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实施探究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探究学习的切入点,教师预设问题或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均可,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参与,带着问题进行深度学习,既能实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获取学习方法。其次,根据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要求,分别渗透不同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成效,从而提升其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始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创新的角度展开多元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 2022-07-08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477.html 1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