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板溪九年制学校 刘平将
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保障。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作为初中体育新课改中重点强调的组成部分内容,更是初中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相较之其他初中学科而言,初中体育不仅注重了初中生的身体锻炼和技能学习,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主要依赖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实施。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体育与健康中的大量文字内容、理论知识往往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他们的综合发展水平提升,完成对他们身心发展的引导。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有效推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和发展。
一、初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重视长期不足
初中体育与健康长期作为非核心课程,往往被学生和教师忽视,所以很多初中学生便将跟更多的教育学习时间和精力集中到了语数外课程学习中。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教育教学质量自然不高。另一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传播体育知识、构建体育运动知识体系、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依然不高,加之初中学生本身喜静对体育不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被其他课程占用、课程教育流于表面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二)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初中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内容纷纷明确,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引导者。同时,教师不仅需要教授体育健康理论和体育运动知识,还需要培养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当下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尚未真正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成了教学核心,学生只是被动进行运动基础知识、健康知识理论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初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对策
(一)提升学科基本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与体育认知理解能力、体育创造能力、体育运动观察力等核心素养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这些核心素养也是初中学生参与初中体育运动的学科基本能力。初中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学科能力,强化体育知识、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所以,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务必以学科基本能力提升为导向,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进而全方位提升初中生自身的学科基本能力。
(二)传授课程基本知识
体育与健康教学与体育运动教学相差较大,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占据了的课程教学比重较多。因此,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优化还需要初中体育教师传授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知识,并有效促进初中生对体育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务必摸清该部分内容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起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制定教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掌握而获取体育基础知识,为他们往后的体育运动参与奠定基础。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根据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师数据统计分析,教师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能够和初中生打成一片的教师越来越多。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立足“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理念,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情感、关爱学生成长,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根本路径,也是树立初中生正确学习观的基础。这样,初中体育教师就成了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教学引导者,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心理障碍,推动了教学质量提高。
(四)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口述和自身示范进行,由于口述传达模糊和自身示范分解不完全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初中学生在如运动技能、动作要领、健康知识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依然呈现不足。因此,体育与健康教学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让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理解得到强化,将一些体育动作、运动技巧、健康理论、运动知识等通过微课、图片、文字拆解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进行感受,保障初中生对知识要点的学习成效。
三、结束语
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初中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大纲来看,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教学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初中体育教师务必认识到当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弊端,充分结合起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认知、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