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八小学 黄培培
美术学科是一门创造性学科,其教育目的与其说是学习专业绘画技法以培养专业的画家,不如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美术课上,孩子们最熟悉的作品形式就是在纸上画画,我们平时都是以线为主,运用点线面组成各种画面。虽然纸上能够创造出很多精彩的作品,但是一种形式时间久了,孩子们可能会失去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兴趣很重要。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贵州省黔东南的一个城乡结合的学校,孩子们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缺乏,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就是在纸上绘画,或者就是简单的手工课,画完一幅作品后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对自己的作品加以肯定,而绘画较差的孩子对美术课却失去了兴趣。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常遇到物品完全不会想到它们可以创作出美丽的美术作品。例如小河边的石头、一张餐巾纸,还有大树下飘落下来的树叶,黔东南特色文化——苗族刺绣、蜡染、苗族服饰等等。作为一名年轻的少儿美术教师、如何能把生活中的这些物品带进课堂里,让孩子们在美术课堂有新的认识,既增强了孩子们的美术素养,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于是笔者就从小学美术课本的其中一些教学案例方面来阐述生活物品走进美术课堂的艺术作品创作。
一、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用于美术课堂材料
教学中我们经常都会准备一个好的教案,一个好的课件,一节精彩的内容,可往往我们会忽视学生,忽略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忽略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下学到的美术知识往往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提高。如《染纸多奇妙》一课,在上课之前,首先笔者带领学生视频欣赏了黔东南丹寨县的石桥造纸术,让学生走进纸的世界,发现家乡的文化,接着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纸,餐巾纸、A4纸、卡纸、宣纸等,向学生提问,这些纸哪种更适合拿来染?为什么?学生通过小小的实验选中我们最常见的最容易得到的餐巾纸来开展本课的作品创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石头变变变》这一课,部分孩子在幼儿园上过这类课,在孩子们的心中石头画就是在石头上画画,这只是单一的一个面。应该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石头的形状,借助石头的原形来大胆想象。课前准备很多造型的石头,从单个石头入手,让学生仔细观察石头像什么?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变成你心目中的样子?这个环节不仅孩子们能够大胆地制作出自己的作品,还能让学生了解生活给我们的美术带来了无限的力量。《个性小印章》这一课中。孩子们都知道一般工作上都需要用到印章,而制作的材质一般都是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材质。让孩子们观察,并猜一猜是什么材质制作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制作小印章?学生讨论出来的答案五花八门:黏土、蔬菜、橡皮、树叶等等材质。《黄平泥哨》,这是一节贵州的特色课。哨子,对于任何人来都不觉得稀奇,那老师今天带来的哨子很特别。它有漂亮的造型,身上有美丽的花纹,你们想看一看吗?笔者再出示黄平泥哨的一组实物:十二生肖。一个孩子说这不就是一个摆件么!那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吹吹。当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很奇妙。这对黄平泥哨的学习,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孩子们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好。最重要的是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民族文化,并希望他们能够传承民族文化。
二、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生活常见物的过程
1.对生活中常见物选择
生活中的物品种类多,并不是每一个物品都能带到课堂里去的。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在选择物品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发现这些物品的形状、色彩、肌理以及它的价值,高价格的物品是不建议用到课堂里去的。尽量选择环保,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最佳的物品就是对废旧的物品进行改造。
2.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生活是发展艺术的源泉,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上课时除了准备好的课件,应该带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让孩子们亲自感受生活带来的美。
3.评价方法生活化探究
在评价环节的时间就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有时候课堂规划时间不够,往往我们老师会忽视评价。在笔者看来评价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会用一些简单的语言“好不好”“漂亮吗”,并没有更深层的含义,除了对学生的肯定和给予他们成就感,更应该让他们知道他们创作出的作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4.生活物品走进美术课堂的教学意义
(1)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生活物品走进美术课堂,可以让课堂教学丰富起来,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
(2)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让孩子们从美术课本中学到的不仅是美术知识,还懂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孝敬父母、保护环境、护大自然、对生活充满阳光,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情感、有责任、有担当、有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