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第二中学 赵冰洁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贵州苗族蜡染技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蜡画艺术属于贵州苗族蜡染技艺的范畴,是蜡染中“点蜡”的过程,也是黄平亻 革 家人蜡染技艺的基础。黄平蜡画的图案纹饰想象大胆,造型夸张、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民族欣赏价值,突显了强烈的黄平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的蜡染纹样风格。
黄平蜡画制作特点是让“蜡”从配角转为主角,直接使用“蜡”为创作原料,蜡刀代替画笔。与蜡染“点蜡”不同点在于可以根据想象的艺术效果给“蜡”添加色彩,形成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是美术课程设置中的一个补充,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黄平蜡画校本教材是原生态文化结合的教学热点,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实际,贴近生活,走进课堂,老师和学生便于研究和操作。在七、八年级美术校本课程中引入黄平蜡画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黄平蜡画技艺的文化知识及基本制作方法步骤,提高学生对本土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认识,学会传承本土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培养学生对苗族蜡画艺术的掌握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也能让美术教师真正重视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对学生黄平蜡画技法的培养,注重学生黄平蜡画作品内容和作品形式表现的质量,提高教师黄平蜡染画的指导能力,探索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呈现黄平蜡染画,从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将黄平蜡画引入初中课堂非常具有实践意义。
笔者通过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分析黄平县中学教师及学生对于黄平蜡画的现状,开展黄平蜡画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教学实践、教师的公开课教学、赛课、学生黄平蜡画制作比赛、作品展览等活动实践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一、学校是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有效平台
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选择。让学生掌握黄平蜡画技艺的文化知识及基本制作方法步骤,提高学生对本土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并学会传承本土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培养学生对苗族蜡画艺术的掌握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
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众所周知,少年时期喜欢接受的事物,往往一辈子都喜欢,一辈子都会记忆犹新。成名的艺术家往往都离不开从小在艺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普通的艺术爱好者也是如此。少年所身处环境中的一切,都作为文化要素在时刻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人生,并形成观念、态度与意识。如果传承从学生开始,在初中阶段就是认知认同自己的母体文化,不仅顺应学生身心的自然塑造,具有早期优势,更符合进步社会的教育观念,社会越发达,就越强调文化民族性的保持。如果在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以此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得到了最有效的传承。
三、教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群体
我们作为教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群体,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许多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都带有或多或少的铜臭味在里面,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难以普及甚至变味。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教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群体。
四、课堂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
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可以借由通过学习本民族文化的方式,来实现培养学生民族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唤醒民族主体意识,达到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目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教师有意识地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让学生领悟到民族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把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在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同时还能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贵州苗族蜡染技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蜡画艺术属于贵州苗族蜡染技艺的范畴,是蜡染中“点蜡”的过程,也是黄平亻 革 家人蜡染技艺的基础。我们可以在美术绘画中不断创新绘画形式,让黄平蜡画的纹样造型特点更多地应用于绘画中。在当今社会蜡染文化技艺的不断更新,我们在不断掌握绘制黄平蜡画纹样的基础同时,可以进行黄平蜡染的制作,带动学生进行黄平蜡染文创产品的制作,让学生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更多地去点缀和服务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