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实验高级中学 田盛强
对于音乐素养而言,可以看作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表达以及创造的基本前提,也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通过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展开培养,是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强化其鉴赏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美育的基础目标,为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条件。
一、高中音乐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
在高中教育活动之中,音乐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门科目,教育工作的综合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和教育工作的推进效果。因此,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为其发展提供帮助。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情操
在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时,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展开培养,可以有效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促使学生逐步加深对音乐作品本身的认知,强化个人理解。如此,学生就能更好地对作品展开理解,把握其中包含的人文价值,强化个人水平。
(二)提升综合素养
在安排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逐步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的乐理知识展开作品分析。不同学生的想法有所区别,分析的结果自然各不相同。如此,学生的记忆力水平就会提高,使得自身脑力功能得到大幅度增强。
(三)实现情感教育
音乐教育有着很高的趣味性特点,通过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之后,能够有效完成情感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表达的思想,感受其中的情感价值。之后教师还能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展开引导,突破情感限制,从而变得更有积极性。
(四)提升情意素养和智能素养
音乐素养通常会和情意素养以及智能素养存在诸多联系,在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安排其对经典作品展开鉴赏,抑或利用自身的知识展开创作。通过长期努力,就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有着更强的认知、评价和鉴赏水平。如此,学生就能依靠自我调整的方式,逐步完成美育的内化,继而具备更高的审美情趣。
二、高中音乐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
(一)建立音乐和文化的关系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扮演一名引导者角色,促使学生能够对不同文化的音乐展开欣赏,寻找中西方在音乐层面存在的区别,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文化。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一首歌曲中,实际包含多个要素,诸如音高、节奏、旋律以及节拍等。教师在教学时,理应通过合理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全部渗透进来,促使学生自身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提高。
(三)对学生的兴趣展开激发
音乐素养是一个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从而更好地感受世界。高中学生在毕业后将要面临高考,自身压力非常大,通过引导其欣赏音乐,能够帮助其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发展。为此,教师就要从兴趣层面入手,从而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四)注重因材施教
每一个高中学生都具有独特性,由于受教育程度和能力水平不一样,使得自身音乐素质也完全不同。高中音乐课程面向广大学生,所有学生都能正常接受教育,而教师的目标则是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进而转变态度,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为此,教师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法。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音乐活动可以看作是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开展各类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锻炼自身的素养。因此,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开展一次音乐活动。通常来说,活动的类型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一直都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就要提高重视度,从多个层面入手,优化教学方法。如此,学生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进而为其实际发展带来诸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