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宰便中学 杨秀泽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奠基石。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注重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和当下倡导的物理核心素养相违背。因此,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积极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挖掘学生隐藏的物理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很有必要。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困境
(一)教学比重倾斜,实验流于形式
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物理实验教学仍然以教师板书教学为主,实验过程往往被忽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占据教学主导。一些教师主观地认为初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实验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将实验步骤用板书讲解代替实验操作,学生未能参与其中,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模式守旧,学生滋生惰性
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某些物理现象教师往往依照教案对公式进行演示说明,未能实现互动教学,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没能参与进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滋生惰性,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忽视教学设计,学生丧失兴趣
教师往往机械地照搬教材的实验步骤,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步骤、材料等的变化来设计物理实验。实验课堂只是教师的一人演绎,学生在实验中的疑问和意见常常被忽视,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提问和疑惑得不到解答,容易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丧失兴趣。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全面地学习与贯彻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的意识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实验教学目标的创新,使以往的“知识本位”向着“素质本位”转变。教师不仅应对学生进行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探究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注重创新设计,引导学生创新物理实验的设计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对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等的创新性变化,来进行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这样不仅能使实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同时也使学生在适当的变通中获得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对“浮力实验”进行设计时,学生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对实验过程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学生准备一个乒乓球和一个被开了口的塑料瓶,当塑料瓶注满水时,将乒乓球放入,乒乓球会漂浮起来,而通过开口向外放水时,乒乓球漂浮的位置就会出现变化。这样,学生就在对物理实验的创新中实现了因地制宜、灵活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创新模式,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物理实验教学
1.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创新性地进行实验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引导学生通过温度计的使用进行温度测量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生病测量体温的场景,为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此创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
2.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实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 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能在实践性的实验操作中,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和理解。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融合探究和创新理念,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建立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和物理之间的关系。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