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谷陇镇平马小学 袁兰芝
在数学教学中,图形教学是重要的一环,运用图形教学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学生大量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因为无论是平面几何图形的显示,还是立体几何图形的观察,或是复杂计算进程的展现,都需要以直观为基础。在新时代,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壮大的优势改进教学模式,寻觅一些智能化、策略化的软件, “空间与图形”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进展提供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得学生学习数学图形更加轻松。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学生都喜欢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学习的成效要好得多。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全国道德模范陈立群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教师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时不时地表扬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了。
二、创设生动的情景
数学的许多概念公式的演变都比较抽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在现阶段科技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增加了教学的便利性,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辅助作用,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集中度。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呈现知识发展认知过程,能使教学资源来源广泛、内容新颖,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多时效性素材。例如学习立体图形时,对立体图形的展开,老师在黑板上呈现或讲解的效果往往不是很明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图像进行剖析和反复演示,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以形象生动的视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降低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探讨、理解知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图形是最容易用信息技术展示的课堂,但是丰富多彩的图形,就得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现,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结构框架图直观、清楚地展示出来,能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集多种图案供学生观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认识“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总度数,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三角形内角的关系,学生对三角形内角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已知三角形一个内角50度,另一个角90度,求另外一个角的度数是多少?通过这样的引申学生很轻易就知道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在课堂上,学生总会发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教学上教师可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三角形的图案,或者借助信息技术在屏幕上展示不同大小、形状的三角形,进而教师拓展题目,让学生看城市交通图如何选择最近的线路。
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并帮助他们只管了解图形,使得课堂难为简,教师要在上课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民主的氛围,创设丰富的情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自我探究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