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0日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

○ 从江县停洞镇中心小学 吴常斌

笔者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一、教师要给出作文修改要求,学生对照要求进行修改

如《童年趣事》要求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叙述要真实、具体。修改时就要看是否写了一件事,是否体现了“趣”字。如若写成了《童年小事》《一件有意义的事》,或是写了一详一略两件事,那就是离题了,要下大力气加以矫正。如对童年总体的回忆多于趣事的描写,那就是结构不合理,则应该根据要求加以调整,注意详略得当。《童年趣事》有没有把令人发笑的情节(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自己的言行、心理活动详细地记叙下来。自改主要看是否突出“趣”字,是否围绕“趣”字做足文章。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修改起来就不至于偏题了。

二、教师要明确针对内容要求学生进行修改

审题正确了,结构合理了,主要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前后是否连贯,事情交代是否完整,要把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多余的题材删掉。如写《做不倒翁》就要看是否按“洗蛋壳、装泥丸、粘纸帽、画五官”的顺序叙述。如写(烧不坏的手帕),自改时就要针对实验演示的过程,重点检查是否按“闻酒精——浸手帕——拎手帕——点手帕——看结果”的顺序有重点地进行叙述。要防止只重过程,而忽略人物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自改时要注重观察与内心体验的表达。

三、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词句进行修改

我们讲推敲也好,润色也罢,最终的落脚点是字词句上的有效修改。《语文课程标准》提道:“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字词句的修改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解决语言文字最关键的问题。同样可以分级修改,一是用词要恰当,把错别字或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改正过来。二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三是句子要通顺,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辞,句与句之间不协调关系等不通顺的地方,并适当加以润色。这是写文章达到的最高境界,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通过认真细致地逐句修改,努力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这样修改的目的也达到了。

四、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和默读中修改

要养成阅读自己作文的习惯,一篇文章写完后不要立即放下笔,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这时,就可以用默读的方法来修改整体性的问题了。如果整体性有问题,要及时修改。改的过程要认真去思考在审题上没有错,文章的条理清不清楚,前后衔接是否得当。这些问题修改好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朗读修改了。把修改后的文章放开声音去朗读,看看有没有错字,有没有少字,句子是否通顺。如果有毛病就赶紧改,这就解决了局部性的问题。默读修改和朗读修改各有优点,对修改作文时很有帮助的,都非常重要,要坚持这样的写作习惯。

五、教师要求学生互相修改

互相修改的基础是自改,在自改的基础上互相修改。互相修改最终落实到自改。将写好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听,读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来帮你评一评、改一改,提出好的建议。同时别人帮你改,你也可以给别人改,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增强学习的合作精神。

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改

一是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并发给每人一份,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讲评,对改得好的,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二是利用电教手段, 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 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 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

--> 2022-07-1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662.html 1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