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二中学 蒋光元
高三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综合化、体系化,同时还要深化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到二轮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到三轮复习寻求突破难题攀高峰。
一、立足课本强化基础
从高考反馈信息来看,有许多考生吃亏在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上,一味地追求难题、偏题,结果是看起来很简单的题,因为细节的忽视而满盘皆输。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传统的双基仍然是考试的重点,只是在考查方式上有所创新而已。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高中和初中的化学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在原有的知识上产生出新的知识,从而做到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融会贯通。不要过分依赖于资料而忽略教材,更不要盲目地扩大难度、广度,以免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应该立足于教材,突出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因为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高考知识的来源。
二、抓好主干构建体系
在复习时,只有明确和理解化学的各主干知识,形成知识链,才能进行横向联系,逐步构建起化学的知识网络体系,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得心应手地运用知识。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关键是熟悉官能团,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和整体功能。所以高三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解题培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现阶段的高考是以做高考试题得分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在高三后期备考中解题能力培养是科任教师重要任务,不管是例题讲解还是试卷的讲评都带着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是:以点带面,挖掘试题内涵,以一题带出一类的解法。课堂中的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人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这方面的问题时要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果、一题多面的具体应用。例如,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W________;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四种元素的所有化合价中,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价,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____价。
(3)甲和乙分别是由W、X、Y、Z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化合物甲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化合物乙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解析(1)Y和Z的单质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r(Y)>r(Z),故Y是氮元素、Z是氧元素,进而推知X为氢元素;r(W)>r(Z) ,原子序数W>Z,所以W只能是第三周期元素,W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W是氯元素。(2) N的最低化合价为-3,Cl的最高化合价为+7。(3)由H、N、O、Cl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化合物是次氯酸;化合物乙是氮肥,可能是氯化铵或硝酸铵或氨水。
四、要学练结合培养能力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拓展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少而精”的习题是习题教学成功的关键。化学习题类型繁多,学生手中的习题资料也品种不一,如果面面顾及,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组织练习与剖析,从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达触类旁通之功效。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注重解后评析提高解题效率
学生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有时只知道错了,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错,因此利用解后评析,处理好读题、审题、析题,往往可以收到极佳的效果。讲评时应该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思路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解后评析可采用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个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