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停洞镇中心小学 王苏江
作文是通过运用文字进行表述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写作源自生活,要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笔者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二是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三是情感是文章的灵魂,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二、教学中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得好、学得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可以让孩子每天睡前阅读半个小时,上阅读课的时候可以分享给大家,如果学生都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阅读量大了,对识字也很有帮助,今后学生会主动去阅读课外书,这样对今后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讲故事,读自己看到有意思的小文章。鼓励学生多说、多看、爱观察、爱思考,让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上好一堂作文指导课
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笔者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四、教会学生平时积累和注重作文的评价
新课标要求“重视文本”,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