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1日

齐抓共管是促进中职学生良好行为建设的有效方法

○ 三穗县中等职业学校 张芹芹

中职学生受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日常行为、学习兴趣和组织纪律上难以形成良好习惯,若不加以教育纠正,将会给学生、家庭乃至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然而长期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需要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等多方力量齐抓共管,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建设。

常言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自我约束能力差,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组织纪律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中职教育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还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学生良好行为具有深远意义。经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发现,齐抓共管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建设的有效方法。

一、教育中的齐抓共管

齐抓共管是多方一起协同负责管理,合心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在中职学生良好行为建设上,需要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参与管理,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二、中职学生行为特点

很多中职学生在入校前就形成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若学校不加以约束管理,会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1.学习主动性不强。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动机不明的问题,加上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课堂上听不懂、课下不敢问,长此以往便产生厌学情绪。

2.纪律持续性较差。中职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尚未养成,在学校表现出纪律松懈、自由散漫等行为,易出现违反纪律、逃课等。

3.自我管理难度大。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至18岁之间,生理性成熟超前而社会性成熟滞后,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性不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力较弱,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缺乏,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建设

(一)学校抓好日常制度管理,开展学生德育教育

本校制定了“ 学生行为建设方案”“学生毕业标准” “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学生仪表要求” “学生十个习惯”“学生行为十不准”“学校安全十不准”等工作制度,明确德育工作的管理架构和工作要求,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学生良好行为建设方面制定了“学生行为评分标准”即学生操行评定,结合学生学习成绩和操行评定开展“三好学生”评选及表彰,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学校德育主管处室政教处,也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集合、集会,安全、法制、禁毒等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摈弃不良行为,行为良好品行,使得德育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班主任抓好学生学操行评定,开展学生行为教育

班主任是班级的建设者,是学校德育制度的执行者,是学生行为的监督者、评价者,更是学生良好品行的引路人。抓好操行评定,就可从纪律、学习行为、生活习惯、语言仪表等方面综合监督和评价学生。班主任主要监督和组织班委对班级学生做好班级考评,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班级考评包括:

1.出勤方面包括早操、大课间、课外活动、班级活动及其他集体活动等出勤。

2.纪律方面涵盖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无视教师指导教育;不完成作业;有抽烟、喝酒、赌博、斗殴、上课玩手机等违规行为;班级其他违反班规校规校纪的内容。

3.生活方面遵守中学生仪表标准,对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语言文明,以及遵守住校生管理规定。

4.加分项目有好人好事、班级事务、家庭事务、劳动意识等突出事迹,以及学科平时作业完成率、学科考试成绩、校级以上获奖及荣誉、实习表现优异等,加分时间与月对应。

(三)任课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开展学生思想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任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管理者和行为教育的工作者,把教书与育人有机融入每一节课堂。

1.抓好课堂教学运用工作。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学生思想教育常态化地融入课堂讲授之中,在教授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把理论升华为觉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抓好教学过程问题解决。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千变万化,我们既要解决课堂纪律方面出现的问题,又要去解决课堂学习风气方面的问题。

3.抓好职业精神传承。任课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思想作风、治学方法等,每一节课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自觉地把传授知识和培养优良学风统一于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4.抓好理论素养提升。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应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为人师表,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社会思潮,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育人工作贯穿到教学实践中,真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家长抓好日常生活管理,开展学生行为教育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于两个空间,老师对家庭教育有一些互不了解的情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第一教育责任人,日常生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1.做一个榜样型的家长。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子女的表率,和子女一起互相监督、勉励,共同进步。

2.做一个监督型的家长。作业上的监督;习惯上的监督;周六周日作息时间安排上也要监督。

3.做一个细心型的家长。学生的喜怒哀乐常常表现在脸上、行为上,家长应从一系列的变化中探索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以下情况属不正常现象:回家很迟;打电话时间长,次数多;受伤回家;超消费;成绩突然下降等。家长发现后应及时了解真相,对症教育,并将情况通报班主任。

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积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多年教学实践,齐抓共管对学生良好行为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未形成相应完整的管理体制机制,齐抓共管局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 2022-07-1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694.html 1 齐抓共管是促进中职学生良好行为建设的有效方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