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肖定刚 田杏 吴嘉 杨琳 吴燕雯 彭泽明
为建强基层党组织,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近年来,岑巩县在抓党建上下功夫,在如何将党建优质资源与村居社区服务有效对接上谋新策、蹚新路,实现了党组织体系全覆盖,效能逐步提升,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新气象。
氵舞 水街道:“三部曲”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构建“党建+治理”组织体系。着眼于建强组织、理顺关系、整合资源、贴近群众,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涵盖辖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着力将7个社区党支部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指挥所,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治理党建网络格局。
融合“专业+志愿”工作力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以提升能力水平和日常教育管理为出发点,对社区工作者在服务群众、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带领群众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进行提升培训。按照“纵横交织、专常兼备”原则,综合下沉党员的个人特长、意愿,将其划分成20余个志愿服务小组。
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抓住社区居民最关心、最揪心的事情,破解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通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以网格、楼栋为单元建立居民服务微信群,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分别深入“群中”,及时收集意见建议,感知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好民生档案。
大坪同心社区:开展“家园由我来守护”绿化养护活动
6月23日,岑巩县大坪同心社区开展绿化养护管理公益创投项目“家园由我来守护”绿化养护活动,94名志愿者给社区绿化进行除草、施肥和除虫。
活动中,彩虹社工扮演督导者的角色,社区绿化养护管理团队全权负责活动实施的流程制定、具体人员分工、物资购买等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活动的执行工作。大坪同心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永发组织动员社区居民,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和谐环境,携手共建温馨家园。社区绿化养护管理团队各司其职,积极动员志愿者除草、施肥、除虫,遇到困难及时联系督导寻求解决办法,在多方共同协作下,活动完满落幕。本次活动不仅弥补以往绿化养护活动的不足,也解决了因季节性虫患造成绿化损伤的问题。
今年5月份,大坪同心社区绿化养护管理公益创投项目申报成功。项目执行团队由保洁队长、社区党员、社区骨干、楼栋长和保安队长组成,致力于在社区成立绿化养护管理团队。
据悉,全县各村居社区开展乡村环境美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绿化、靓化、美化共荣互生,由党员干部牵头、志愿者参与、村民自治的强大活力初步形成,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
注溪镇:“三雁”合力创建“文治衙院”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注溪镇衙院村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内涵,以“三雁”合力创建“文治衙院”名片,着力打造“文化传承型”村庄。
寻“头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建优建强村“两委”班子,衙院村“两委”成员共7名,平均年龄39周岁,实行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吸纳退役军人和青年大学生共2名任职,采用“老带新”的方式,提升新进村干部服务群众水平,建强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
引“归雁”,发挥能人志士带头示范作用。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挖掘优秀人才,引回“油茶大王”廖兴等3位致富能手。2021年,油茶种植大户廖兴实现油茶总产量25万余公斤,产值达75万元,按“二八分成模式”,群众分红资金15万元;原衙院村党支部书记吴再勇离岗不离心,卸任不卸责,主动申请参与家乡建设,成为了土司文化的民俗传承者和杂稻制种的产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育“雏雁”,培养传统文化新时代接班人。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月六娃娃场”,组建衙院土司战鼓队和中寨新秀战鼓队,积极参与岑巩县首届“思州战鼓大赛”,其中衙院土司战鼓队荣获二等奖,中寨新秀战鼓队获得第十名,举办“战鼓文化交流赛”5次,培育鼓手107名。
平庄镇:为道路“瘦身”让交通更畅
垃圾占道历来是令人头疼的大问题,不仅阻碍车辆正常通行,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道路环境美观。
连来日,平庄镇对人居环境大整治、精细化管理大提升作出具体要求,由镇党委领导牵头,镇村干部、志愿者、保洁员共120余人参与,为7个村(社区)道路“大瘦身”。
镇村干部和志愿者顶着炎炎烈日,行走在道路两旁。看到沙土堆积,用铁锹铲一铲;碰到塑料垃圾用火钳“打包”夹走;遇到断木枯枝,用手挪一挪;有的村为不让路旁野蛮生长的杂草挡道,甚至动用上“高科技”割草机,把杂草除一除。
“道路整洁了、美观了,我们赶集路过也顺心多了。”家住平路溪河村村民旷远钦说道。
不仅如此,平庄镇还大力出击,积极动员群众,共同行动起来,维护居住的家园环境卫生。充分发挥保洁员清理垃圾和监督环境卫生的作用,充分发挥群众带群众搞好自家门前道路卫生,营造良好的村寨环境。
水尾镇:守护好老年人“钱袋子”
为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不断提高辖区老年人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水尾镇强化宣传力量,夯实思想“根子”,做好养老诈骗防治工作,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宣传氛围“热”起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微信、横幅、“寨寨响”等载体,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寨寨响”播放、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播放标语,实现“养老诈骗”宣传全覆盖,让反诈知识更加入心入脑。
宣传机制“活”起来。以实施“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为抓手,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提升辖区群众养老反诈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将防治养老诈骗宣传工作纳入年度综治绩效考核,建立定期反馈制度,通过督查抽查等方式,督促各村持续深入开展养老诈骗防治宣传,保持养老诈骗防治高压态势。
宣传效果“实”起来。针对部分老年人出行不便、文化水平不高等特点,镇村干部深入积极动员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典型案件,揭示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通过对老年人“点对点”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打通养老防诈宣传“最后一公里”。
天马镇:开展农村“三留人员”排查
为扎实做全镇好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连日来,天马镇积极开展第二季度农村“三留人员”摸排工作。
驻村干部、村干部入户走访排查过程中详细了解并登记农村“三留”人员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和实际监护情况,注重从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精神上鼓励,引导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增强信心,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确保不漏、不错、不少一人。特别是对存在的困难进行详细询问登记,实行一人一表,建立工作台账,同时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建立“1 + 1 + 1”关爱帮扶机制,即明确“一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一名监护人+一名帮扶干部”。
在关爱“三留守”人员中,社会事务办保持与综治、司法、妇联、卫健、团委、残联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把“三留守”人员的关爱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三留守”群体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