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1日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

○ 麻江县谷硐中学 吴 宁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将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基于这样的背景,初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带领学生去主动地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双减”背景下化学课后作业功能的再审视

“双减”政策的出台,扭转了当前教育价值观的偏离与错位,打破用大量的训练作业提高成绩的局面。基于此,笔者认为化学作业至少有以下几个功能: 一是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帮助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化学学科价值; 三是作业的反馈与评价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目前“全面压减作业总量” 只是“双减”全面落实的起点,随着化学作业改革的深入,“减”了数量和难度,但不可缺少的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核心素养等要素会“加”进来,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 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设计差异化课后作业

“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是希望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优点。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格外重要,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作业,作业的内容主要以基本的理论概念为主,并适当地拓展和延伸,但是要注意延伸的度,不能过度地延伸,如果习题难度过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习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强迫学生去完成作业,让学生转化为主动的状态,使学生可以真正地做自己的主人。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实践型作业来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学习观点,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来源于生活实际,将理论知识作用于生活中。再如,在学习完“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后,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一周食谱,记录并估算饮食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评估饮食搭配是否合理,并和家长共同制定合理的家庭食谱,在假期时亲自动手为家人做饭。学生在动手中不仅有效地建立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真实联系、发展了素养,也能增加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拉近亲子关系。

(三)应用开放型作业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放型作业模式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建立良好的学习思路。在应用开放型作业模式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长期在教师的支配下完成作业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突然布置开放型作业会让学生变得不知所措,所以教师要注意逐渐地引导学生完成开放型作业,可以先布置一个有目的性的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在人工制作金刚石的时候,是否可以控制金刚石的硬度。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对该资料进行整合,然后师生互换角色,教师聆听学生的讲解,学生则以教师的身份去将自己查找的资料讲给其他学生听。学生为了更好地将自己所整合的资料讲给其他学生听,就会在课后的时候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行动的先导,智慧创意的凝聚是行动的推力,要实现化学课后作业的深度变革与优化,在“双减”背景下重塑作业育人功能,离不开广大一线化学教师的思考与探索。

--> 2022-07-1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714.html 1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