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1日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 三穗县城关第三小学 万胜明

素质教育是全面性与整体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素质教育要抓住三个“着眼”。

一、着眼于学生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而课堂教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从教的角度去设计一堂课,而要从学生学的方面去设计一堂课。教师也不能仅从讲的方面下苦功,而应在学生训练方面下苦功,要真正做到主宰课堂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

二、着眼于训练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体现在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水平上。理解水平高一听就懂,一读便知;积累水平高,胸中有墨,肚里有货;运用能力强,能说会写。例如,一位外交部发言人,发言时统揽国策,能说会道,每次的发言都给中外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这种高超艺术的发言,都是语言素质长期训练的结果。因此,语文教学的训练是必要的。

1.改变语文教学观念,给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训练。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训练场,那么主旋律就是训练。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只能起点拨搭桥牵线作用,绝大部分时间要学生自己练,从练中获知识,练中获技能,练中掌握方法。在课堂上学生练时教师不要放心不下,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成为运动员,学生也不要成为观众,在课堂上未读一句,未写一字,未答一句,未曾一练。这样干坐就谈不上素质教育。

2.紧扣语言文字,把握训练内容。语文训练不能一味地只是语言知识、常识、概念、内容情节、文字分析,也不能牵强附会地进行道德教育,要让学生直接感知课文的语言材料,掌握词汇,掌握句子句式,积累并能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懂得分析理解与组织概括语言文字的方法。

现在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默读朗读的训练很少,背诵的内容训练少,一篇课文学完不少学生朗读得吞吞吐吐,有的学生甚至用一个词说一句话也说不完整,复述一个问题更不用说了。针对这些问题,今后要加强各类课文训练。一类课文在教师讲解领会文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多复述,该背的还是要背;二类课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着重引导重点句、段训练。

三、着眼于“自能”

人们已开始意识到将来的文盲不仅是指不认识字的人,而且包括有知识却无自学能力的人。因此“自能”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成果,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之服务。

教给思考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其然,还要教给学生知其所以然。有位教师教《凡卡》一课,学生提出:“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大吃大喝。”这句是说凡卡“吃的简直没有”。可是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去分析理解:第一,全文学的是凡卡的遭遇,而老板的奢侈”菜茶”一句应是从反面说明了凡卡“吃的简直没有”;第二,从本段的层次结构安排看,前一层写“挨打”,本层写吃的,下一层写睡的,一层一意,界限清楚;第三,从本层意思看“吃的简直没有”是总述;第四,从标点看,分述的两句之间是分号,可以看出它们属于并列关系同在说明“吃的”。这四种分析、四个角度、四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分析的典型,是教给学生分析理解方法的典范,是联系上下文的有效方法,亦是训练学生语文素质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 2022-07-1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715.html 1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