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1日

幼儿园苗族歌舞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以黔东南州为例

○ 凯里市第三幼儿园 席 欢

黔东南州是一个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尤以苗族为多。苗族文化绚丽多彩,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让幼儿从小学习民族文化是保持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为丰富黔东南州幼儿园课程资源,促进黔东南州幼儿园办园特色的形成,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在黔东南全州范围内进行相关调查并研究。

一、研究现状

1.教师对苗族歌舞文化的认知状况

幼儿园苗族歌舞文化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可知有60%的教师是苗族,在这一部分教师中,有65%的教师对苗族歌舞文化基本了解,但也有35%的教师是对其不了解的。有40%来自其他民族的教师,70%的教师对苗族歌舞文化基本不了解。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教师本身是否是苗族,能否展示苗族歌舞艺术,对苗族歌舞是否感兴趣,苗族歌舞文化有没有必要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态度等都会影响着苗族歌舞文化在幼儿园中的开发利用程度。

2.幼儿园开发利用苗族歌舞文化的方式

黔东南州幼儿园开发利用苗族歌舞文化主要方式有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大型活动三种。调查发现,黔东南州苗族歌舞文化在教学中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艺术领域,如音乐活动《反排木鼓舞》、美工活动《设计银项圈》,典型的苗族节日芦笙节、苗年、跳花节等会被作为主题进行环创设计。幼儿园会以苗族典型的节日来举办主题活动,如苗年、跳花节、四月八等节日。也会在平常的六一节、元旦节、国庆节等节日活动中融入苗族歌舞。

3.幼儿园、家庭社区、政府对苗族歌舞文化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

在教材使用方面,有涉及苗族歌舞文化。但是通过对“你所在的幼儿园是否有展开苗族歌舞文化的相关活动”以及“效果是否明显”这两项得知,有61%的学校是偶尔开展,但是效果不明显。在访谈中,一位教师提到苗族歌舞文化开发利用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我们本身对苗族文化就不了解,幼儿园也没有进行系统培训。由此可见,学校对苗族歌舞文化重视程度是不够的。

家长对幼儿园开发利用苗族文化参与和配合的力度是不够的 ,原因是他们并不了解苗族歌舞文化的真正价值和内涵,社区的苗族歌舞文化资源也没有真正地开发利用起来。而且相关部门的不重视,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使幼儿园无法展开教研工作。

由此可知,幼儿园、家庭、政府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黔南州幼儿园苗族歌舞文化的开发利用。

二、优化方案

1.加强教师开发意识

教师自身对苗族文化缺乏了解,通过培训,实地参观让教师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形成对其开发利用的意识,开展苗族文化相关的活动。组织教师根据本园实际和幼儿特点编写园本教材、构建良好的开发和利用苗族歌舞文化的氛围。

2.家长积极配合参与

在幼儿园开发利用苗族歌舞文化过程中,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配合力度不够的原因使很多家长对苗族歌舞文化并不了解,也没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幼儿园可以开展与苗族歌舞文化相关的亲子活动让家长知道自己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苗族歌舞开发利用中来。

3.充分利用社区苗族文化资源

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深入社区感受苗族歌舞文化,让社区了解苗族歌舞文化的人讲解苗族歌舞文化并展示。同时也可以去邀请社区人员进入幼儿园分享有关苗族歌舞文化,形成一种双向互动。

4.政府加大物质、政策支持

政府发放一些与苗族歌舞文化相关的物质,提供人力全力支持。在苗族典型的节日中相关部门可以提供专门的资金和一些有关苗族歌舞的道具,让幼儿园大力开展相关活动。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幼儿园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苗族文化资源,行政部门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以增强人们对苗族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的自觉意识与积极行动,形成全县上下共同参与、协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 2022-07-11 ——以黔东南州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717.html 1 幼儿园苗族歌舞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