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琴娟 姚进忠) 盛夏时节,走进黎平县茅贡镇流芳村坝区,只见水田里碧绿的水稻随风摇曳,茶园里套种的大豆蓬勃生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我种了6亩多水稻,坡上的缺水田也种了免耕稻,昔日撂荒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了。”正在查看坝区高产示范田秧苗长势的村民吴世先说。
近年来,流芳村围绕“稳粮、扩油、增效”目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技术攻关、品种调优、科学管护、“稻+”探索,将寨头至高近500亩坝区流芳段,打造成为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让“荒地”变“新田”、农田变“宝地”。
“地闲着也是闲着,发展茶叶与大豆套种,这样一块地就有了两份收入,今年这大豆长势这么好,有盼头!”种植户石开斌高兴地说,过去村里大多数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土地随之撂荒。
“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成立了有机米协会,开拓‘流芳有机米’种植产业,创建‘有机米’品牌。以‘有机米’为‘小切口’多元化深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谈及产业发展,流芳村党支部书记石成刚信心满满。
今年,流芳村以党支部牵头,在原“有机米”品牌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完成300亩坝区高产示范田建设,同步发动群众实施150亩“茶豆套种”、60亩免耕稻试点建设、稻鱼鸭等产业,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既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产业增收的发展新路径。
“我们有丰富的坝区资源,在高质量完成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将进一步推进坝区‘稻+’复合型发展。”茅贡镇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全镇实施‘稻鱼鸭’综合养殖500余亩,实现收入50多万元。今年更有信心稳住粮食安全,鼓起群众腰包。”
茅贡镇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因村制宜、因村施策,扎实推进耕地撂荒整治,积极探索生态富民新路子,稻鱼鸭共生取得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截至目前,全镇水稻种植达1.15万亩,发放鱼苗1650公斤,建设高标准农田3221.16亩,完成撂荒地整治16.58亩,整治完成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