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河县稿旁小学 杨华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简便计算可以加快学生解题的效率,简便计算还能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比较多,要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数据的变化规律才能提高运算速度,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灵活性。本文是以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中心,对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给出几点计算方法。
一、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即把两个数凑成整十、整百或者整千数与一个较小的数的和或者差,在运用运算定律达到简便运算的效果。
例如:540×80÷60=540÷60×80
423+159-23=423-23+159
二、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添加括号。即在加减运算中添加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187+75+25=187+(75+25)
769-187-213=769-(187+213)
896-268+68=896-(268-68)
(2)当一个计算题既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添加括号。即在乘除运算中添加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例如:2400÷48×4=2400÷(48÷4)
480÷16÷3=480÷(16×3)
三、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既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括号去掉。即在加减运算中去掉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括号时括号里要变号,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进行计算。
例如:856-(289+256)=856-289-256
=856-256-2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括号去掉,即在乘除运算去掉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括号时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括号时括号里要变号,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进行计算。
例如:500÷(25×5)=500÷25÷5
=500÷5÷25
四、乘法分配律法
(1)用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例如:(40+8)×25=40×25+8×25
15×(40-8)=15×40-15×8
(2)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例如:75×23+25×23=(75+25)×23
315×126-315×26=(126-26)×315
(3)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99×102=99×(100+2)=99×100+99×2
125×81=125×(80+1)=125×80+125×1
(4)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59×99=59×(100-1)=59×100-59×1
25×39=25×(40-1)=25×40-25×1
(5)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83+83×99=83×1+83×99
=83×(1+99)=83×100
75×101-75=75×101-75×1
=75×(101-1)=75×100
五、拆分法
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5,25×4,8× 125等,拆分时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
例如:72×125=8×9×125
=8×125×9=1000×9
240×25=60×4×25
=60×(4×25)=60×100
六、用良好的运算习惯来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除了掌握以上运算方法,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很好地完成运算:
1.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只有认真审题、看清楚要求、看清楚数据和符号,分清运算顺序才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书写是否认真,格式是否规范,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也直接影响到运算的正确性。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3.养成用草稿纸习惯。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利用草稿纸,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一些大的数据。总之,培养简便运算能力就要在运算的正确性、简捷性、合理性、灵活性等方面下功夫。教师平时应严格要求学生, 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法则、算律,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必要的和常用的数据,训练出熟练的技能技巧,善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顽强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简便计算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学会并掌握简便计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还能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应当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应用简便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