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也蒙小学 田宏花
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小学音乐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通过音乐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学中离不开乐器,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中也需要加强对器乐教学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器乐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能够从音乐中感受欢快的氛围和心情。而且,器乐教学是一种比较符合小学生认知和兴趣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音乐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发展探究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器乐教学中需要掌握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器乐教学效率。
(一)选择合理的器乐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在学习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在兴趣的引导下不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学生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对知识探索和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开展中,必须要注重器乐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音乐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教学内容,学习中需要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而且需要长期坚持练习。教师在器乐的选择中需要尽可能选择一些操作比较简单,同时比较普及的器乐,如可以选择电子琴、笛子、口琴等。同时在乐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音质动听的乐器,通过这种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器乐选择时需要与家长做好沟通,结合家长的意见以及经济条件等选择家庭能够承受的乐器,促进学生能够长期持续学习,防止由于器乐学习经济压力大,导致器乐教学无法持续。
(二)灵活应用器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学习是个系统的过程,要坚持持续地练习,要科学地学习。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中会觉得新奇,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长期、大量练习和积累才能够促进乐器演奏能力质的发展和飞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极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放弃。因此在乐器教学中教师需要经常给学生鼓励,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讲一些助志的故事,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器乐教学与文化课教学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很多学习内容并非教师讲解完成后学生就可以自行操作,是需要教师手把手示范和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例如,在口琴的教学中,应尽可能选择些比较欢快的乐曲,如《小星星》《铃儿响叮当》等进行,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手形以及指法进行亲自示范和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之后的气息变换等方面也需要亲自为学生讲解关于指法方面的技巧,只有这些基本功掌握扎实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乐器的理解,在演奏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动手能力之外,还需要提升学生乐器制作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另外,引导学生自行制作乐器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乐器的构造以及发声原理。在制作乐器中我们还要尽可能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制作、制作成本比较低的乐器,如打击乐器,玻璃瓶、易拉罐、塑料瓶等都可以作为打击乐器的材料。亲手制作的乐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和满足感,并在乐器演奏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生了解音乐,掌握音乐,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器乐教学的重视,需要保证乐器选择的合理性,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情况等合理选择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