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2日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 从江县第三民族中学 陆章文

指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深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内涵,进而切实提升语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深化语言文字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应遵循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不断推动学生形成活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一、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能力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界也对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使之在各项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感知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体味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情感,逐步形成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把阅读与语用能力培养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的最直接方式,利用多样的阅读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对文章形成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进而深刻领悟语言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鼓励他们反复研读品味重点语句。例如,在《窃读记》一文中,作者林海音运用了大量心理和动作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窃读时的滋味,展现出了她热爱读书和渴求知识的精神,这些都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应该努力发掘与品味的精妙之处。因此,笔者在教学时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和圈画的方式来体味作者的窃读心情,进而感悟文章所具有的独特语言魅力。首先,笔者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直接写出窃读滋味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笔者趁势利用问题来点拨他们思考:“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窃读伴随着复杂的感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思考文中语句,围绕窃读的各种心情分别找出了相关语句。

(二)把交际与语用能力培养相结合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应当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语用能力养成的积极意义,借助信息技术来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活动。例如,《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对学生而言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思考的就是如何引导他们通过这个故事来感知童话语言的魅力,形成运用语言的意识。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安徒生的画像和名字,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些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然后引出《皇帝的新装》这一课题,并播放《皇帝的新装》动画视频,以此来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这篇童话的语言文字有哪些特点?可以表现出怎样的风格”来观看。学生在观看完动画视频后,认为文中每个人物形象的语言都能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此时,笔者又设计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并表演《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在这个情境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把握童话体裁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方式,也能在续写过程中锻炼语用能力。同时,他们还在讨论交流和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实现了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

(三)把写作与语用能力培养相结合

众所周知,写作水平是学生语用能力的直接体现。但是,学生要想达到较高的写作水平,离不开日常学习与积累。教师作为学生语用能力养成的指导者,应当把写作活动与语用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是老舍所创作的写景散文,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描写了济南的冬景,还将丰富的感情融入其中。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引导他们分析文中的写景手法,再组织写作实践任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训练。接下来,笔者还让学生找出文中虚实结合、寄情于景的语句,加深他们对这两种方法的认知。然后,笔者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围绕“故乡的冬天”这一主题进行仿写,要求突出事物特点,将个人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语用技巧落实在写作中,这样就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巧妙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切实将语用训练落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 2022-07-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801.html 1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