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第二中学 向永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能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教学中的操作,还需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教师也务必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一、反思初中物理第一课
初中物理第一课至关重要,即使花较多的时间,也要认真完成好第一节课的教学资料,经过很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提出一些疑问激发出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就一条平坦之路。为了上好物理第一课,笔者上网下载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以及中国探月工程的相关视频,还有相关科学家的一些简介及主要贡献,另外还准备了相关力、热、光、电等一系列物理实验,学生看得很认真,也很有兴趣,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妙趣横生的课程,但又是一门系统严密的学科,教师要做好难点分解与引导,这对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身的持久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而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仅要做,并且还要认真做好。笔者曾教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是:给定一杯盐水、一架天平及砝码、一只量筒,要求学生利用给定器材测出盐水密度,同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有学生把量筒装盐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称,还有学生把过多的盐水往地上倒。实验结束后笔者反思:实验中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的一面,可是教师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盐水过多,超过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不必须的浪费。实验结束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器材随意摆放、砝码未收回盒内、量筒放在桌子边,没放在安全的地方等。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方面的教育。
三、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弄清实验原理
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公式是[~公式~],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公式~]。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地学习了实验操作,这样学生的独立动手本事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四、反思实验方法、现象及过程
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改善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结论更加信服。如惯性实验之一:在装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然后将纸板弹出去,鸡蛋由于惯性坚持静止状态而掉进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时,就算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容易将纸板弹翻,鸡蛋掉在地上而实验失败,笔者也遇到过这样问题。之后发现本实验可进行如下改善:在纸板的另一边拴一根细绳,实验时水平地将纸板快速拉走(这一点很容易做到),鸡蛋就不易掉下来了,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异常是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或与学生想象的不相符时,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本事。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会同样亮,怎样会一只亮一只暗呢?”为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灯的亮度只由电流决定吗?(2)学生学习了功率后,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决定灯泡亮度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虽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但根据P=I2R可知实际功率的大小还取决于灯泡电阻,所以会出现灯泡一亮一暗的现象。经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学生就理解了决定灯泡亮度的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
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是前提,激励学生积极动手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喜悦,是让学生喜爱物理学科的关键。教师的精心培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