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2日

谈谈地方生物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黎平县第八中学 吴 玥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投身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每位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崭新理念,倡导课程与学生生活相链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积极地建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因此,地方生物资源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能够弥补课上枯燥讲授的缺陷,达到教学相长的课堂效果。

一、利用地方生物资源加强直观教学,创设愉悦、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挂图以及农村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动植物或生产实际来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蔬菜作物”一节课时,笔者提前布置给学生任务:自带一些蔬菜。这点任务对于学生来讲可谓举手之劳,只是一些学生有些好奇,但他们都非常高兴地答应了笔者的要求。等到课上学生拿着自己的实物与课本插图相比对时,印象非常深刻,对双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得一清二楚,同时对蔬菜作物的分类了解得非常透彻,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一一破解。这就使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方式,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又如,在讲授“神经元结构”时,笔者让学生从家中带一节废旧电线,他们感到非常疑惑。等到上课,笔者问到生活中的什么物品与神经元的结构很相似时,学生马上就可以想到电线, 接下来的事情是让学生分析电线皮相当于结缔组织膜,里边的铜丝相当于神经纤维等问题,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笔者认为把抽象的事物现实化,虽然神经元与电线二者相差甚远,但却有很强的相似性和趣味性。这种形象的直观比喻,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地方生物资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教学基地探究

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生物课堂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教学内容的传授过程中,对于那些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发芽率的测定、合理施肥、光合作用、开花与传粉、营养与繁殖等,笔者总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给予详细介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基本的生物技能。在传授这些知识时,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教学基地去,让学生亲手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自己种植,动手间苗,浇水施肥等,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艰辛,从而对他们进行珍惜粮食、关爱植物、善待生命的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能够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理论知识能充分应用于生产实践,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以后从事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地方生物资源实现学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讲“有性生殖”这一节时,需要学生认识一下花的各部分结构。当时由于季节的问题,很难找到花,于是笔者就用桃花的模型代替,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怎么记得桃花是6个花瓣呢?”学生问了就不能不说,可说了学生又不信,这可有点为难。这时,有个学生帮笔者解围,说他们村里有在大棚里种桃的,这时已开花了,他可以摘几朵来。这样,学生对桃花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这样一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当然,在生物教学中,当地教学资源利用率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节课都能演绎得淋漓尽致,也需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生物教学离不开地方生物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挖掘这一资源来配合生物教学。这就需要广大生物教师继续努力探索,充分发挥地方生物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之更加适应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需求。

--> 2022-07-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818.html 1 谈谈地方生物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