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第四中学 张徽雄
信息技术基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课程,教师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基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从学习型到实践型的转变。本文在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应用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
教学太抽象或太简单,对学生的现状了解不够。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际特点不了解,讲课内容也太抽象,难以理解,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误解,根本无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整体,具有一定的能力、知识和经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只强调学生缺乏能力、知识和经验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积极参与性和主动性的一面。
教学过于形式化,只是课本教材的执行。很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太过于死板,教师只是按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达不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目标,很多教师做不到“节外生枝”。
虽然在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但不少教师仍然未采取可靠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得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很不利。
二、微课的定义及意义
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视频时长一般为 5-8 分钟。同时,还包含与该学习视频内容相对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反馈等辅助性教学内容。因此,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微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其趣味性、针对性以及延伸性等优势逐步被拉到现代课堂中。在教学环节融入微课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化难为易。纵观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之下,不仅失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还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融入新的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问题已制约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才能真正发挥资源的效用。微课能够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微课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微课必将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补充和拓展资源,并且有力地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提高教学趣味。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进去,利用教学情境学生的带入感会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情境创设的方式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趣味。例如,在讲解“用计算机程度解决问题”这节内容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用编程解决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个用编程软件来解决问题的微课视频。可以这样来设计微课视频的内容,先为学生展示一个计算机问题,之后利用自己所设计的编程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兴趣。同时,在微课视频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软件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使用现成的软件。对学生来说,软件开发是一个极为复杂,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而通过微课视频的演示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微课拓展教学资源。微课不但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也是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要钻研教材、定位目标、设计内容、确定表现形式,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突破途径。微课作为一种优质资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参考开发好的优秀微课程,促进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以及专业发展。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自己制作的微课来发现、反思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微课帮助教师提高磨课、评课、教学反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教师在开发微课程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教研能力。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的学习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能力、成绩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单独教学这必然会浪费教师的精力,时间也很难满足。而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则可达到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观看微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学习的进度,在自己无法理解的部分选择暂停,继而在不分组的情况下,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很多的实践内容操作都比较复杂,细节也比较多。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都是老师演示一遍,学生凭借所学习的知识以及记忆去摸索,最终也使得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微课教学,将一些重点以及难点的知识录制在微课中,并将其细化,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高中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制作微课时有意识地将学生在高中阶段感兴趣的内容设置在微课中,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之特点,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合在微课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与魅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学习到不少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也应该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学习的微课资源。例如,在给学生讲授Flash制作步骤时,教师将步骤制作成一个个短视频,并且在短视频中配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主动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将微课当成自主学习的手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微课是自主教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微课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日常教学方法发生一定变化,能够发挥出一定提示和引导性作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和模仿,将微课当成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架构的教学措施。例如,在向学生讲解《网站和网页》这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向学生讲述有关网页设计的各个基础知识点,而后使用微课向学生展现网页设计流程,在对学生阐述网页设计流程的过程中,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一边让学生进行模仿,依据教师传授的网页制作方法,自主独立地完成网页设计工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一定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符合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微课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由此可见,在微课辅助教字的模式下,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很多重点以及难点的知识也都得到了奕破,也帮助了高中生更好地学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