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7月14日

消夏

○ 章铜胜

夏天,总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纳凉消夏,除了乡村、水边之外,比较好的地方还有山林。

乡村是天然的纳凉地,入夜,田野里的气温便降了下来,乡村也从热闹里降了温,弄堂里有风吹过。此时星月稀疏,蝉声渐息,在蒲扇轻摇的风里,乡村便安静下来了,偶有流萤飞过,也没有多少人在意它们了。在水边纳凉,不分昼夜,最好有风,长风无碍,阵阵吹来,送来夜间植物的香气,也送来湖里的荷香。有风,自然就凉快了。山林里,当然也是一处不错的纳凉地,太阳最烈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进山,于树荫之下,享一片清凉。

今年夏天热得迟一些,对于如何消夏,一直没有具体的打算,反正天还不太热。周末,出梅入伏,在入伏前些天,天气已经开始热了,入伏以后,反倒觉得天也该热了。可是,对于突然而至的高温,一时还是难以适应,好在我是一个不太怕热的人。周末无事,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仍然可以悠闲地读点书。风扇在一旁呼呼地吹着,手边一杯清茶,从清晨开始,在一本书里足以消磨一个上午了。最近将残雪的书全部买了回来,集中在读。残雪的短篇小说集读完了,觉得很多都没有读懂,可还是坚持着读她的长篇小说。

刚开始读残雪的短篇时,并不适应她的文字,读到长篇,反而觉得好了许多,从《赤脚医生》到《最后的情人》,捧起每一本书,都被她的文字吸引着,想要一口气读完。如此,便忘了初伏时窗外的热了。原来文字,也是可以消夏的。

昨天,读到杨文静的文章《做副刊的“木匠”》,被文中的一句话所吸引了,她在文中说:“冬天到来,我在书房里,坐在摇椅上看书,仿佛坐在两棵树上。”因为“摇椅的木料,来自两棵不同的树。”那把摇椅是作者花了11天时间,自己动手做成的。我没有作者那么强的动手能力,可能也没有耐心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做一把摇椅,可我仍然非常羡慕她和她那把自己做的摇椅,如果我的书房里也放着一把自己做的摇椅,闲时,躺在摇椅上看看书,多好啊。我也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两棵树上,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也许不必再等到冬天,夏天坐在摇椅上看书,也会有坐在两棵树上的凉意,那是摇椅摇动的凉意,是文字的凉意,也是足以消暑的凉意。

夏天,可以约两三好友,去山林里消夏。于清晨入山,在树荫浓密处,选一个大石块坐下来,或静坐,或斜卧,或仰面小睡,或闲聊,或静思,都好。风来,也可以学学李白,于夏日,到山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做一日山民,以消溽暑,不亦快哉。

而我是一个不大放得开的人,即便消夏,也还是愿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读一点书。以前喜欢读诗词,《诗经》是有久远的凉意的,古诗十九首,如村边的溪流,清澈沁凉,从心田上流过,有润物无声的注意。读唐诗,让人胸怀开阔,心潮澎湃,像是走进一个空旷深邃的空间里,那是容不得暑气的旷远。后来,读明清小品,读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的文字,觉得文字是能让人想起一些什么,也能让人忘记一些什么的,那些文字,在冬天给人以温暖,在夏天让人感觉清凉。对于喜欢文字的来说,文字是有神奇功效的。

这个夏天,残雪的文字,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发现。残雪让我知道文字是可拉伸开来,从文字和文字的意象里,需要你的解读和重构,那是对于文字垂直阅读的一种尝试。当你穿过文字的表面,企图深入到文字的另一面时,你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那是思想深处的凉意,仿佛从地底下往外冒着咝咝的凉意一般。这样的阅读,是有魔力的。文字对于我,一直是有魔力的,就像我愿意以阅读文字和用文字书写来消夏一样。

--> 2022-07-14 1 1 黔东南日报 c192982.html 1 消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