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廖滔) 镇远县现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3个,搬迁群众1835户7925人。近年来,该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四创四化”措施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水平,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生活舒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
创新体系,社区管理精细化。整合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等群体力量,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的网格管理模式,以社区支部书记任网格长、社区干部或搬迁群众任网格员、搬迁群众任楼栋长,通过网格长管总、网格员包片、楼栋长联户的责任划分,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实现搬迁社区模块化、精准化管理。加强易地搬迁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搬迁群众为主,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精神文明创建等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截至目前,3个移民社区共划分为35个网格责任区,其中,网格长15名,网格员46名,楼栋长98名。
创新机制,联系群众常态化。实施“1+1+X”县、乡、社区联系群众服务机制,既明确1名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指导社区工作、1名乡镇领导干部常驻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网格化联系群众,形成社区工作“有人联系、有人管理、有人推进”的格局。实施社区工作“日汇报、周调度”机制,即社区干部以网格责任区为单位,每日对各网格反映的问题进行有效甄别、分类梳理、建立台账,按照简单事立即办,复杂事限时办,特殊事紧急办的要求,组织县、乡、社区三方人员会商对策,快速高效解难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来,镇远县3个移民社区共化解问题难题160余个。
创新载体,社区服务多元化。成立移民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室、便民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基层党建、基本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社区治安服务和文化服务等事项,积极帮助群众融入社区生活,全面提升搬迁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围绕易地搬迁家庭“一户一人”的就业目标,以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开展刺绣、烹饪、电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结合企业、园区、特色行业的用工需求以及个人求职意愿,开展集中招聘、就业岗位推荐,用好用足东西部协作资源,加强劳务输出,开设“扶贫车间”,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今年来,累计开设7个扶贫车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期150余人次,推荐就业岗位达500个。
创新方式,服务群众人性化。整合县乡联系领导干部、社区干部和社工组织力量,通过“四点半”学校、城市融入等载体,完善群众联系方式清册,建立社区微信联络群,设立社区集中办事窗口,采取“群众开单、社区接单”方式,切实解决社区群众难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建设文体活动室、儿童活动中心、篮球场、图书室等文体设施,为搬迁群众提供多样化需求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用文化活动凝聚人心,用志愿服务感化人心,根据时间节点和不同群体针对性地举办包粽子、公益电影放映、文艺晚会系列活动,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今年来,镇远县3个移民社区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67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