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山县思源实验学校 李才元
初中物理教材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大部分都是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科学探究活动已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模式。但是在现阶段,从对教学一线物理教师的访谈、学生问卷调查以及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历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一线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仍然较多。针对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选择符合目标要求的探究内容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又能培养相应的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在选择探究式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既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又是课题探究的基础,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在学习某个物理概念或规律时,通过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不同,它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对探究内容提出问题,并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
3.与物理学有关的多学科综合性问题
虽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但是它的发展与成就是离不开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因此,选择简单的、可行的、与物理学有关的多学科综合性问题作为探究内容,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和扩散思维,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
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也比较简单,可行性比较强,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条件也比较容易满足,学生比较熟悉,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作为探究内容,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5.科学前沿中的物理学问题
虽然研究科学前沿中的物理学问题比较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但是,选取一些适合学生,贴近生活的相关问题作为探究内容,是对课程内容的补充,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应成为教学的促进者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促使教师作出改变,教育观念从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原来课堂中的控制者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这种教学与研究的分离,对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极为不利。所以,教师应该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还可以作出相应的改进,将研究者的心态带到教学中去。
3.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学的第一线,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最了解的。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的课程。
三、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加强学生评估意识的培养
评估是要求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及结论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评估意识的培养,通过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及反思,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估,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评价思维。
五、合理分配任务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动手能力、性格及爱好来合理分配探究任务,小组各成员要认真听取本小组成员之间的意见,各司其职,避免出现有个别学生承担了大部分的任务,而其他成员则无事可做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自己的独立自主和创新的能力。
六、完善教学资源
探究性学习所需的器材,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也是必备条件。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资源资金的投入,购买更多合理、齐全的探究式教学所需器材,确保探究式教学顺利地、有效地、合理地进行。
七、转变应试教育观念
要真正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改革,让探究式教学方法进入教学一线,必须以学校、教师、家长作为出发点,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不以分数论英雄,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花更多时间用在探究式学习中,更乐意去参与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