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城关一小 龙 青
曾经有人说过,人类伟大的创造来源于学习和模仿,文学创作也是如此。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在学习过程和培养各种能力时刚刚开始都是以模仿作为“梯子”的。也可以说,孩子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那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仿写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平时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的。
一、仿写句子
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把句子写通顺也是把作文写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是习作最基本的要求。在课文中有经典或优美的句子出现时,笔者要求孩子去多读,多思考,去品析。为此,笔者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优美句子的仿写训练。学生通过训练,很快在句子里学习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能把句子补充得更吸引读者。
例如,笔者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时,出示例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分析: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笔者让学生认真品读、分析,让学生说出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并让学生试着进行仿写。经过引导,几位学生分别是这样写的:
翁你河堤边上的杨柳随风摇曳,像绿色的海洋那么迷人,像少女的头发那么柔顺,像阳光下的翡翠那么闪闪发光。
仰望天空,天上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纯白圣洁,像柔软的棉花糖那么诱人,像女孩子的轻纱那么飘逸,像魔术师在变魔术一样那么变幻莫测。
傍晚的霞光照耀着大地,大地变得金黄金黄,远远望去,像一片铺满了金子的大地,从高处看,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霞光照到我们身上,好似一股暖流,流进我们的心堂。
这些句子,就是一个个成功的句子仿写,说它成功,就成功在作者经历了从“会读”到“会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作者把握了仿写的真正意义,避免了因“仿”而“套”的毛病、错误、未定义书签。这就是小作者们仿写成功之处。
二、仿写片段
仿写片段,掌握连句构段的规律,这是写作成功的关键。于是,笔者就选择教材中经典语段,以典型引路,适时向学生传递片段中某种信息,让学生借助原型仿写,仿写中寻找规律,掌握各种连句构段的技巧。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日积月累的词句段运用中有这样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句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是学生模仿写片段的范例。于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同时,理解它的构段方式,要求学生依照此段的写法,写出日常生活中某些景物的特点。学生眉飞色舞,跃跃欲试,马上动笔写了起来。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校园里的月季花开了,有的花瓣全开了,却羞答答的,可能觉得不够美吧;有的开了一丁点,像偷窥不认真做操的孩子;有的还是花骨朵,却昂起头,向人们展示自己风采。
有的学生按时间变化写出学生在校园里的读书、写字、游戏的不同表现;有的学生写奶奶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写。
片段仿写花的时间短,少则几分钟,最多也十来分钟,而师生间的信息反馈却快得多,可以当堂评改,灵活性大,训练机会也多。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方便易行,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句子仿写,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句子的表达方法,提高自己写作能力。
三、仿写篇章
小学生写作文大部分都不知道怎么写,难以下笔,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样选材和构思。这时,老师如果给他一根拐杖帮助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例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老师应选择有特点的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的文章作为范文,仿照例文的写法来练习写作。仿写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模仿者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
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摹仿范文结构方式,也就是要摹仿课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进行写篇的训练。笔者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物,然后摹仿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来。例如,在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先学习作者写家乡的杨梅是采用总分总的方式来的,在分述中就先写杨梅的枝叶和果实,再写杨梅在果实时是从形、色、味的三方面来写。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在写家乡某果树时,也可按这个思路进行谋篇布局,进行仿写,并让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仿写《我爱故乡的××》。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很自然地联系到家乡的桔子、桃子等。但桔子、桃子的树叶与杨梅的枝叶就不太相同,且另有特点。春天时桔子、桃子开花、长出嫩芽,这就要让学生不能生搬硬套,要仔细回忆思考,才写出花和嫩叶的特点。但桔子、桃子的形状、颜色、味道又有相似的地方,这时可用例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一个学生仿写出了这样一篇文章《我爱故乡的桔子》:
我的家乡在台江,那里盛产桔子。
春天,果园里的桔树上开出了一朵朵的小白花,像一把把小银伞似的,小白花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群群“酿蜜大师”——蜜蜂来采花粉酿蜜。夏天,桔树上已满是青青的小桔子,拳头般大小,就像一个个绿色的乒乓球,微风吹来,小桔子轻轻摇动,好像在跳一曲曲“乒乓球舞”。到了深秋,成熟的桔子由绿色变成橘黄色,沉甸甸的,树枝也被压弯了腰。果园的叔叔阿姨悠闲地背着手,翘首仰望,看着丰收的景象,笑得合不拢嘴。
桔子的味道非常诱人。它常常散发出一阵阵扑鼻清香。桔子的表面十分光滑。仔细看看,还有许多小孔,就像孔雀身上的斑纹。有一次,我吃了许多桔子,一到吃饭的时候,连豆腐都咬不动了,我这才知道桔子也不能多吃呀!
我爱家乡的桔子,更爱我的家乡。
这是一个成功的仿写例子。在习作中,学生有了要写的材料,又有了写作的方法,根据范文里各自然段里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仿写,写起作文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生动,写多了,习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四、仿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仿写要有针对性。为了把作文基础打扎实,低年级段要进行有针对性仿写,文章开头写得好,我们就只要仿写开头。例文中在某一个细节描写得吸引人,我们就拿细节部分在进行学习分析并加以仿写;有些文章的结尾部分有画龙点睛之笔的,我们可以强化理解,并在同类文章中学习点睛之笔的结尾。让孩子的作文获得高分,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写作自信,愿意去多写,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仿写的例文要经典。仿写前要认真琢磨例文,归纳出例文的结构方式和它的写作特点以及写作顺序,然后思考我们的作文来如何选材谋篇布局。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在引导孩子仿写时,发挥好范文的作用,好好引导学生去写。
(三)仿写整篇文章要会灵活运用。平时训练时经常看到学生只停在机械模仿阶段,有的文章生搬硬套过来,很别扭,没有真情实感。怎样去解决这类似问题,就要求老师在作文课用例文来领路时,要学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写作,训练写作也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自悟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能够不仅局限于范文,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五、结语
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个体的再创新,它不仅能够扩大学生阅读的知识面,还促使学生在不断地对比、借鉴中吸取精华,激发写作灵感,完成“读——写——用”的知识技能转化过程。
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开始,是激发写作兴趣的基础,就像书法中的描红和临帖。只有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中受到启发,得到进步,最终走向创新,画出属于自己的葫芦,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同步提高。